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分析
【6h】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相关理论概述

2.1 北极航线发展现状与通航预期

2.1.1 北极航线发展阶段及发展现状

2.1.2 北极航线通航预期

2.2 经济区域相关概念

2.2.2 经济带

2.3 区域经济相关理论

2.3.1 平衡和不平衡发展理论

2.3.2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2.3.3 梯度转移理论

2.3.4 增长极理论

2.3.5 中心-外围理论

2.4 结构洞理论

第3章 北极航线经济带范围界定及其贸易网络分析

3.1 经济带范围界定

3.2 主要经济圈分布

3.3 贸易网络结构

3.4 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结构洞分析

3.4.1 结构洞测度分析

3.4.2 网络结构及演化

3.5 结果分析

3.5.1 贸易网络整体分析

3.5.2 贸易网络结构分析

3.5.3 北极航线开通后贸易网络的变化

第4章 中国的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应对的策略建议

4.1 加强与北极航线经济带国家的贸易联系

4.2 推进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区建设

4.3 建立与北极航线经济带国家间的合作机制

4.4 促进与北极航线经济带国家的文化交流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雪的融化,船舶在北极航线上航行成为新常态。北极航线开通后,将为我国突破“围堵”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若能建设一条依托北极航线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还能对现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眼未来中远期的发展,中国作为近北极的国家,北极航线通航条件的逐渐成熟,将打通我国连接东北亚、西欧和北美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条新的便捷通道。
  本文通过对北极航线经济带进行界定,指出北极航线经济带的主要范围,进而得出北极航线经济带的分布。运用结构洞理论对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分析,首先对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结构洞测度分析,其次分析网络结构的演进程度,最后分析北极航线开通以后的贸易网络变化。
  本文利用结构洞理论的中介中心性指标对北极航线经济带的贸易网络节点进行静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等环北极国家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上升,拥有更多的结构洞,更加靠近网络中心。同时,根据各国之间总贸易额的大小,对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行了大致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按贸易联系强度划分的北极航线经济带国家结构,对北极航线开通背景下的中国的策略提出了建议。为了更大发挥我国在北极航线经济带贸易网络中的作用,我国应该进一步提升软、硬实力;深化与西北欧各国以及美、日、韩的合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积极参与北极事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