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比较文学视野下中国革命文艺形态的历史建构研究
【6h】

从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比较文学视野下中国革命文艺形态的历史建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研究的现状

2、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研究的意义

3、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1章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概念、类型及其关系

1.1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内涵

1.2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类型

1.3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传承与发展

第2章苏区、延安文艺形态与俄苏文艺、左冀文艺形态的关系

2.1国际无产阶级文艺思潮与文艺运动

2.2俄苏文艺与中国左冀文艺运动

2.3俄苏文艺对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历史建构的影响

第3章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

3.1鲜明的政治性

3.2广泛的群众性

3.3独特的民间性

第4章从苏区到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基本规律

4.1政治理念艺术化

4.2艺术行为大众化

4.3艺术话语民间化

4.4艺术表现广场化

第5章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5.1政治性与艺术性水乳交融,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5.2民间性与大众化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3民族性与时代性相互渗透,有助于增进民族文化的自主创新力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苏区文艺是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艺运动的逻辑发展,是共和国文艺的摇篮,延安文艺继承了苏区文艺的基本特点并有大的发展。从苏区文艺到延安文艺,呈现出革命文艺形态的继承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的规律和动态过程。
   在比较文学视野下,英国宪章派文学、法国巴黎公社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重要源头,对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性、指导性、借鉴性作用。十月革命前后的俄苏文艺对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建构影响尤其深远。左冀文艺在俄苏文艺与苏区、延安文艺之间则发挥着桥梁与中介的重要作用。
   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独特的民间性等,是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历史建构遵循着政治理念艺术化、艺术行为大众化、艺术话语民间化、艺术表现广场化的基本规律。
   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其历史建构的宝贵经验,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启示意义。这主要表现为:政治性与艺术性水乳交融,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民间性与大众性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民族性与时代性相互渗透,有助于增进民族文化的自主创新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