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研究——以XX地区大学为例
【6h】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研究——以XX地区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1.1选题依据

1.1.2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激励机制

2.2基础理论概述

2.2.1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2.2 双因素理论

2.2.3公平理论

2.2.4期望理论

2.2.5全面薪酬理论

第3章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历史沿革

3.1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产生

3.2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历史使命

3.3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

3.3.1 8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

3.3.2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规范性发展

第4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以XX地区大学为例

4.1 XX地区大学概况

4.2关于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以XX地区大学为例

4.2.1调查情况介绍

4.2.2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4.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4.3.1 辅导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建设初具规模

4.3.2辅导员队伍呈现专业化、年轻化、专职化趋势

4.3.3 辅导员地位逐渐提高,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4.4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4.4.1 报酬水平低,缺乏公平感

4.4.2 工作重心不够明确.事务性工作繁重

4.4.3 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尚待提高

第5章 建立和完善长效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

5.1 当前加强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1.1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体现

5.1.2 是统筹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5.1.3是学校安定团结局面的重要保障

5.2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

5.2.1 建立辅导员绩效评估与薪酬激励机制

5.2.2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

5.2.3专职不等于终身制——辅导员的心理激励

5.2.4建立高校与辅导员一体化的激励机制

5.2.5“以柔制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柔性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知心朋友。加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长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阅读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参阅有关的文件和材料,在分析总结某地区高校辅导员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报酬水平低”、“工作重心不够明确”、“工作责任心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新方法、新设想。
   本文紧紧围绕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这个主题,从五个章节进行探讨:
   第一章,绪论。简要说明本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的基本理论。从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展开,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历史沿革。论述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以XX地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剖析了该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建立和完善长效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阐述了建立和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出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