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
【6h】

论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引言

1.1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界定

1.2 综合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1.2.1 内涵

1.2.2 特性

1.3 问题的提出: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第2章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2.1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量急剧增加

2.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体出现低龄倾向

2.3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式具有社会性和盲目性的特点

2.4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日益增多

2.5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手段向团伙化、成人化方向发展

第3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3.1 社会原因

3.1.1 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失衡

3.1.2 社会文化的污浊和网络媒体的误导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

3.1.3 社会控制体系(约束力)的虚弱加重社会环境的恶化

3.2 学校原因

3.2.1 教育导向错误

3.2.2 教育方式不当

3.2.3 学校管理乏力

3.3 家庭原因

3.3.1 家庭亲职教育弱化

3.3.2 家庭长辈权威弱化

3.3.3 家庭稳定性的弱化

3.4 自身原因

3.4.1 生理上的不成熟

3.4.2 心理上的不稳定性

3.4.3 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

第4章 当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大综治观念淡薄

4.2 部分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好,齐抓共管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4.3 基层基础薄弱,综合治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4.4 防控体系不健全,社会防控能力较弱

第5章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体系的构建

5.1 加强组织领导

5.1.1 坚持党政主导

5.1.2 进一步发挥综治委有关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

5.2 整合社会工作力量,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5.2.1 加强专职队伍建设

5.2.2 加强社会工作力量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5.3 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5.3.1 预警监测机制

5.3.2 协调联动机制

5.3.3 激励约束机制

5.3.4 督导检查机制

5.3.5 保障机制

5.4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在内的“三位一体”预防体系

5.4.1 家庭预防

5.4.2 学校预防

5.4.3 社会预防

第6章 突出重点群体和环节,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6.1 突出重点群体

6.1.1 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6.1.2 做好进城务工青年的维权和服务工作

6.1.3 加强对特殊人群子女的社会救助和管理

6.1.4 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加强对闲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

6.1.5 积极开展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和矫治工作

6.2 把握重点环节

6.2.1 着眼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6.2.2 加强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和自护能力

6.2.3 开展整治,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网络、电视与通讯等传媒的空前发展,使得青少年一方面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快速变化,见多识广,早知、早熟,思维变得相当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心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明辨是非,抵御外界不良侵害的能力较弱;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日益滋生蔓延;家长过分溺爱,教育无方,家族关系不和谐,家庭结构残缺等给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日益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与环境污染、贩毒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当代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与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针对这些因为,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则,并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点环节和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寻,为党政部门实现更好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