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超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
【6h】

颈动脉超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斑块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这几项指标是否是早期预测冠心病独立危险因子做出评价,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确定颈动脉IMT和超敏C-反应蛋白值对冠心病最佳预测值。
   方法:
   选择在我院心内科因胸痛、胸闷疑似冠心病入院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70例,平均年龄63.90±8.89岁,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支数不同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患者入院后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测量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并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纳入研究对象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hs-CRP、血糖、血脂等指标,并记录其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87例,其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33例,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27例,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27例。
   2.冠心病各组的CIM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IMT也随之增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CIMT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6.504,P<0.001),冠心病各组间CIMT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1.2=-4.681,P1.2<0.001;t2.3=-3.131,P2.3=0.003)。
   3.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均较高,但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511),冠心病组中有54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其中32例的颈动脉斑块属于不稳定性斑块,而对照组中有16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其中只有2例为不稳定型斑块,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不稳定斑块例数也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不稳定性斑块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1.2=0.037,P2.3=0.028)。冠心病组中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一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1<0.001;P1.2=0.002;P2.3=0.001)。
   4.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855,P<0.001),并随着CIMT增大及不稳定斑块数量的增多,hs-CRP随之增加,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1.2=-3.489,P1.2=0.001;t2.3=2.140,P2.3=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
   5.多元回归分析证实CIMT、hs-CRP是独立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应用诊断实验建立ROC曲线,CIMT值为0.78mm,hs-CRP浓度为2.15mg/L时,诊断CAD的灵敏度分别为96.6%、85.1%,特异度分别为41.0%、72.3%.
   6.颈动脉IMT与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TC呈显著性相关,;hs—CRP与高血压、糖尿病呈显著性相关。
   结论:
   1.随着颈动脉IMT值增大、不稳定斑块的数量及斑块积分的增加,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增加。
   2.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与冠心病有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斑块的的数量无关,但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3.颈动脉IMT、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且随着hs-CRP浓度升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也增加。
   4.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TC是颈动脉IMT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是hs—CRP的主要危险因素。
   5.颈动脉IMT、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能早期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