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尚书》中“道”的探索性释义
【6h】

《尚书》中“道”的探索性释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尚书》的流传及今、古文之争

第二节 《尚书》中“道”的研究概述

第三节 “道”字今义疏释

第一章 《今文尚书》之“道”——从“王道”到“训道”:对“道”政治内涵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洪范》之“王道”

第二节 《康诰》之“既道”

第三节 《顾命》之“训道”

第二章 《古文尚书》之“道”

第一节 《大禹谟》之“惠迪”

第二节 《仲虺之誥》之“天道”

第三节 《太甲》之“求诸道”

第三章 《尚书》之“道”

第一节 “道”与政治伦理及政治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道”的政治内涵影响下的文学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道”的政治价值及文学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现代政治观念为工具,从《尚书》文本的政治色彩和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古代权力结构着手,试图探究古代政治话语内涵、古代政治人物对一些特定概念的既定理解以及传统中国政治运作的思维路数。《尚书》文本中所体现的“名”与“实”的分立是我们谈论“道”本身内涵的切入点,也是理解“道”作为一个政治话语式的概念如何影响实际的政治运作的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当时的政治人物又是如何以自己的个人意志来影响作为一个概念的“道”的。
  在《尚书》文本的背景下,我们不完全认同将“道”看作是一个哲学上本源性的概念,而更倾向于对“道”的政治化的理解。所谓“本源性”,从逻辑上而言,是一种思想的起点或者一种思想的“原初性”“真实性”“本来面貌”,而“道”(或者“天道”“德”)的概念并不具备这两个特征。直观地说,“道”“天道”这些概念字面上是由古代的掌权者们承接下来的,属于“天命”;但“道”“天道”在掌权者“受命于天”的过程中,不处于一个独立的、超越性的地位,而处在一种被政治裹挟的状态之下。因此文本中“道”的定位,甚至不如《尚书》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实际的政治权力明确。相比之下,对作为“名”的一系列概念(如“道”)和作为“实”的最实际的权力之间的分野、权衡和利用反而是政治人物们最关注的问题。所以,对分立的“名”“实”的剖析,成为我们最关键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最具有“超越性”色彩的问题。
  另外,《尚书》中,作为“言说”的“道”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文学影响政治的形式。《尚书》中塑造的光辉的文学形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尚书》的文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其鲜明的政治意味,这也是《尚书》影响至今的原因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