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MGB1及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HMGB1及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步骤

2.1 实验具体分组及相关的试剂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步骤

第3章 结果

3.1 HMGB1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术后病理特点的关系

3.2 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术后病理特点的关系

3.3 子宫内膜癌中MMP-9与HMGB1 表达的相关性

第4章 讨 论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图

综述:HMGB1及MMP9在I型及I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 allo-Pro-teinase-9,MMP-9)在Ⅰ型及Ⅱ型子宫内膜癌不同亚型的染色定性,定位,定量的状态,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受累、术后病理分期、组织级别、血管或者淋巴管受累、癌肿大小及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联系,两个因子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进一步摸索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具体因子发病机理,为日后的及时诊断及紧凑有序的治疗提供因子水平的背景基础。
  方法:
  1.选取2013年6月-2013年8月期间,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的石蜡块各50例,并且就分成两大组,即: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组,每个石蜡块进行预处理,如先进行水洗、脱水及透明,再进行浸蜡、包埋及切片,最后苏木精-伊红溶液进行组织切片染色。
  2.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及化学反应呈色原理,采用SP三步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分别测量HMGB1与MMP9在两种类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染色部位,染色力度及阳性形态的数量。
  3.借助SPSS18.0这个统计软件检验HMGB1与MMP9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借助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各个分组之间的样本率的区别的显著性,若 P<0.05,则可认为有显著差异,同时也是意味着获得统计学意义的。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HMGB1与MMP9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结果:
  1.本实验得出HMGB1及MMP9两个因子在Ⅰ型、Ⅱ型两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离体标本组织中染色都是实验阳性,处于高水平的状态。二者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离体标本组织中的染色实验阳性的水平,相较于前组中的水平,有着明显优势,获得统计学意义(P<0.05);
  2. MMP-9和HMGB1两个因子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离体标本组织中的染色实验阳性定量与术后病理分期、子宫肌层受累程度、血管和或淋巴管的受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统计数据分析显示获得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与子宫内膜癌的首次发生,病程恶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更是与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降低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3. MMP-9与HMGB1这两个因子在两种亚型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染色试验阳性定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是:中度相关性,并且是正性相关的。( r=0.718)。
  结论
  1. HMGB1与MMP-9这两个因子在两种子宫内膜癌亚型中的染色实验阳性的定量的统计数据揭示了这一现象:二者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肌层的受累及,血管和或淋巴管受累及、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病理分期这些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2.HMGB1与MMP-9这两种因子在同一条信号转导通路上,并且与术后病理分期、肌层受累程度、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着紧密联系,这两个因子有望成为日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恶化进度及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另一个新的风向标。
  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GB1与MMP-9这两个因子的染色试验阳性的水平曲线十分相似,二者的同步性及吻合度较高,临床检验上可通过测量HMGB1与MMP-9这两种因子在机体内的数量,为子宫内膜癌的及时诊断和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供应相关的理论支撑,并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翻开新的篇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