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
【6h】

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GM

2.1.1Halliday's GM Theory

2.1.2 Textual Metaphor

2.2 Previous Studies on Conceptual Metaphor (CM)

2.2.1 Structural Metaphor

2.2.2 Orientational Metaphor

2.2.3 Ontological Metaphor

2.3 Previous Studies on Scientific Discourse

2.3.1 Stylistic Study of Scientific Discourse

2.3.2 Cognitive Study of Scientific Discourse

2.3.3 Systemic-Functional Study of Scientific Discourse

Chapter 3 GM and CM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3.1 Functions of GM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3.1.1 The experience-reconstruing function

3.1.2 The taxonomy function

3.1.3 The discursive function

3.2 Functions of CM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3.2.1 Promote English Learners' Strategy Competence

3.2.2 Promote English Learners' Grammatical Competence

3.2.3 Promote English Learners' Metaphoric Competence

3.3 Complement of CM and GM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3.3.1 Complement

3.3.2 Sum Up

Chapter 4 A Case Study

4.1 A Research

4.1.1 Research Methodology

4.1.2 Research Procedure

4.2 A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4.2.1 Findings

4.2.2 Discuss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语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科研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人们普遍认为科技语篇是以“白描式”的语言来记述科学发现的,很少有人会将科技语篇与隐喻联系起来。韩礼德在1985年提出了“语法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提出在隐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功能语法学家关于隐喻理论的新发展促使人们思考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现象。因此,本文尝试运用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这两个理论来分析说明科技语篇可以成为科技知识和外语学习者之间的桥梁。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框架和背景。 第二章回顾了语法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科技语篇的提出及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同时介绍了其他语言学家关于语法隐喻性质的不同理解。 第三章介绍了有关语篇的基础知识,分析了科技语篇的特点,进而回顾并比较了历史上不同流派对于科技语篇的研究,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对于科技语篇的贡献。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由于科技语篇的抽象性、高难度性,本文尝试结合系统-功能语法隐喻和认知概念隐喻来分析语料,以证明不仅仅语法隐喻能帮助人们理解科技语篇,认知领域的概念隐喻也同样有助于人们理解科技语篇。文章先对语料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结果总结出作者的几点发现。文章重点归纳了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科技文章中的功能:首先,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科技语篇中的使用更新了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重新构建了人类的体验方式。其次,名词化隐喻具有划分类别的功能,这种类别划分方式从形式上就可以辨别,一目了然。概念隐喻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构建英语的“概念流利”,进而提高其总体英语水平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中国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最后,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的使用为科技语篇中论证的发展提供了推进方式。 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 总之,基于对以往的隐喻研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本论文从功能与认知的角度对语法隐喻的理解作了一个全新的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