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为例分析探讨武秀之教学模式
【6h】

以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为例分析探讨武秀之教学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 武秀之简介及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介绍

1.1 武秀之简介

1.1.1 武秀之介绍

1.1.2 武秀之教学成果及其社会反响

1.2 教学剧目《中国蝴蝶》

1.2.1 音乐剧的概念

1.2.2 教学剧目的概念

1.2.3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创作背景

1.2.4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故事情节

2 三结合——武秀之教学模式的分析

2.1 演员力求声乐、舞蹈、表演“三结合”

2.2 歌唱力求美声、民族与戏曲风格“三结合”

2.3 舞蹈力求民族舞、芭蕾舞与现代舞语汇和技能“三结合”

2.4 戏剧表演力求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三结合”

3 武秀之教学模式在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中的运用

3.1 以梁、祝二重唱《蝴蝶罗帕、蝴蝶佩》为例进行分析

3.1.1 角色分析

3.1.2 歌、舞、表三结合

3.2 以祝英台咏叹调《与君共舞》为例进行分析

3.2.1 角色分析

3.2.2 歌、舞、表三结合

4 武秀之教学模式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4.1 学术价值

4.1.1 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法

4.1.2 歌剧、音乐剧和民族音乐元素的结合

4.2 实践价值

4.2.1 从学生角度分析

4.2.2 从教师角度分析

4.2.3 从社会角度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我国声乐教育体制在培养人才方面上往往侧重于专而不是综,因而造成美声、民族、戏曲三种唱法的相互隔绝和歌剧音乐剧演唱及表演的单一。为实现以上三种音乐风格的高度融合,以教学剧目《中国蝴蝶》为例,通过对剧目中角色的性格、情感以及舞台表现、歌唱、舞蹈、表演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武秀之教授教学模式对演员力求声乐、舞蹈、表演“三结合”,对歌唱力求美声、民族与戏曲风格“三结合”,对舞蹈力求民族舞、芭蕾舞与现代舞语汇和技能“三结合”,对戏剧表演力求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三结合”。这种“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机会,为社会培养了复合型音乐人才,更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诸多新颖、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娱乐大众、服务社会,因而具有广博深远的推广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