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注意偏向的眼动及认知干预实验研究
【6h】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注意偏向的眼动及认知干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

1.1 抑郁认知理论

1.2 抑郁症的情绪信息加工偏差

1.1.1 记忆

1.2.1 解释

1.2.3 注意

1.3 抑郁症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

1.3.1 注意偏向的概念

1.3.2 国内对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实证研究

1.3.3 国外对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实证研究

1.4 复发性抑郁的相关研究

1.4.1 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

1.4.2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的认知功能

1.4.3 复发性抑郁的认知干预治疗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假设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假设

2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及实验材料

2.4 实验设计

2.5 实验程序

2.6 眼动数据结果分析

2.6.1 眼动数据的筛选

2.6.2 眼动数据的分析

2.7 眼动轨迹图

2.7.1 正常个体的眼动轨迹图

2.7.2 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的眼动轨迹图

2.7.3 抑郁情绪个体的眼动轨迹图

3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注意偏向的认知干预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及实验材料

3.4 实验设计

3.5 实验程序

3.6 干预实验结果分析

3.6.1 注视点个数百分比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6.2 被试改变分数的方差分析

3.7 眼动轨迹图

3.7.1 缓解组被试的眼动轨迹图

3.7.2 正常组被试的眼动轨迹图

3.7.3 抑郁情绪组被试的眼动轨迹图

4 讨论

4.1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的注意偏向

4.2 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认知干预实验的讨论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3.1 创新点

4.3.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1)探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其注意偏向机制。(2)通过注意力训练实验,探讨该训练是否能引导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消极刺激的注意有所减少。
   方法:选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筛选出正常个体24人和抑郁情绪个体21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筛选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24人。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为眼动实验,选用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实验参与者的眼动指标来探讨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的注意偏向机制;实验二为认知干预实验,通过比较实验参与者在注意力训练前后的注意偏向特点,探讨注意力训练能否有效地使实验参与者表现出对消极图片的选择性回避。
   结果:(1)正常组和复发性抑郁缓解组被试在未到达兴趣区之前的注视时间上差异不大,而抑郁情绪组被试在未到达悲伤表情图片之前注视时间明显小于高兴表情图片。
   (2)正常组被试对高兴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与悲伤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没有差异,抑郁情绪组被试对高兴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大于悲伤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复发性抑郁缓解组被试对高兴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小于悲伤表情面孔的首视点持续时间。
   (3)对于高兴表情面孔图片,三组被试在注视点个数上没有差异。对于悲伤表情面孔图片,在注视点个数上抑郁组要多于缓解组,缓解组要多于正常组。
   (4)对于高兴情绪面孔图片,总注视时间正常组大于抑郁组,抑郁组大于缓解组;对于悲伤情绪面孔图片,在总注视时间上缓解组要大于抑郁组,抑郁组要大于正常组。
   (5)与训练前相比,三组被试在注意力训练之后对图像消极部分的注视点个数明显减少,对图像消极部分的注视时间明显减少。
   结论:(1)复发性抑郁缓解期个体对情绪面孔图片存在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的模式在悲伤面孔和高兴面孔之间存在差异。对悲伤面孔表现为一种注意警觉—注意维持的模式,对高兴面孔表现为注意回避的行为模式。
   (2)注意力训练不论对于正常个体、抑郁情绪个体还是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都是有效的。正常个体和缓解期个体在积极训练条件下,与训练前相比,他们在训练后对消极刺激的注意都明显减少,然而这样的训练效果在中性训练条件下并没有表现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