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域下的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域下的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研究意义

2、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与网络文化建设概述

1.1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概述

1.1.1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界定

1.1.2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内涵

1.1.3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特点

1.2 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2.1 互联网的起源及发展

1.2.2 网络文化的特征

1.3 从马克思主义人本观视域研究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

2.1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1.1 实践方式的导向——虚拟的实践性

2.1.2 主体性的延伸——虚拟的主体性

2.1.3 社会关系的丰富——虚拟的社会关系

2.2 网络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

2.2.1 网络文化建设拓展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2.2.2 网络文化建设拓展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2.2.3 网络文化建设拓展了人类的组织形式

2.2.4 网络文化建设拓展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第3章 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成就及问题

3.1 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3.1.1 经济上的建设成就

3.1.2 政治上的建设成就

3.1.3 文化上的建设成就

3.2 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

3.2.1 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3.2.2 对政治的消极影响

3.2.3 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第4章 完善与健全我国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

4.1 确立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4.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4.1.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4.1.4 人文性和娱乐性相结合

4.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各项控制

4.2.1 加强对互联网的控制体系

4.2.2 加强网络技术上的控制

4.2.3 完善信息网络的法律保障

4.3 加大政府的支持与管理力度

4.3.1 政府参与对网络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3.2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网络文化的创新能力

4.3.3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人是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的创造者。人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理想社会一个基本的原则,并且把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当做目的自身。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随之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产生的各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及形成的文化形态也日益突出,从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产生了各种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更主要强调了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实践理论中促成了网络文化中人的现实生成;从社会学说中表明网络文化中人的存在方式。反之,正是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其的不断推动与建设提供了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新环境。
   本文的写作主要分为四个章节进行。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与网络文化的概念进行说明。介绍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界定、内涵与特点和网络文化建设的形成原因及建设网络文化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介绍,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网络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次表明网络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第三章从我国当前的现状阐述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同时分析其原因,讲述一系列的成就、问题与存在原因的分析。第四章论述如何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本文通过阐述因网络文化建设过程的无序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问题,分析其根源的人本观念缺失问题。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提出各种现实途径来实现完善网络文化建设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