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南昌H工读学校为例
【6h】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南昌H工读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青少年的概念

2.1.2 偏差行为的概念

2.1.3 工读教育的概念

2.2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分类

2.3.1 青少年偏差行为个体自身原因分析

2.3.2 青少年偏差行为外界环境原因分析

2.4.1 偏差青少年介入的研究现状

2.4.2 对偏差行为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

2.5 文献评价

3 小组社会工作在青少年偏差行为中的应用实践

3.1 小组社会工作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3.1.1 研究思路

3.1.2 研究方法

3.2.1 需求评估

3.2.2 介入计划

3.2.3 介入阶段

3.3.1 过程评估

3.3.2 结果评估

3.3.3 满意度评估

4 个案社会工作在青少年偏差行为中的应用实践

4.1 接案

4.1.1 确定服务对象

4.1.2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介绍

4.2 预估

4.2.1 服务对象偏差行为的原因分析

4.2.2 介入服务对象偏差行为的切入点

4.3 计划

4.3.1 服务目标

4.3.2 服务计划

4.4 介入

4.4.1 第一次介入:你好,初次见面

4.4.2 第二次介入:认知暴力,学习新知

4.4.3 第三次介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4.4.4 第四次介入:再见,未来更好

4.5 评估

4.5.1 过程评估

4.5.2 成效评估

5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治实践的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的人口组成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最为活跃。复杂多变的成长环境和多元价值观的交织并存,使得青少年健康成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部分家庭正面教育的缺失和对青少年道德、伦理、法制等方面教育的失效,使得部分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被扭曲,导致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严重缺乏关爱的少数群体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快速上升,迫使我们对偏差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矫治、心理疏导及法律约束进行思考。
  目前,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矫治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回归普通校园,辅以心理疏导;二是非专业的行政性思想教育与司法转向相结合地介入。在社会工作介入偏差行为青少年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单一的小组或单一的个案研究或对某种单一种类偏差行为矫治方面开展研究,较少将小组社会工作和个案工作结合起来,从青少年角度对其问题,做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做到“有点有面”地针对工读学校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矫治。特别是专门针对江西省内工读学校引入社会工作实例的研究非常少,缺乏相应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本文主要在南昌H工读学校开展研究,该校目前在校生共302人,接收14至17周岁有违法或轻微犯罪的青少年,包括被学校开除的、自动退学的、流浪在社会上的未成年人。本文以该校的偏差行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来开展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研究介入对象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明显特征,再对整个介入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得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针对介入方法、介入过程、介入评估的改进策略和建议,提高社会工作介入效果,促使工读学校偏差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更好发展。
  首先,本文以偏差行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为主题,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展开文献梳理,归纳出现有研究方法和特点,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其次,进行资料搜集,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研究对象的需求;再次,以开展小组社会工作为铺垫,进一步开展个案服务,针对青少年偏差行为介入实务进行探索分析,通过总结实务,说明将小组工作与个案服务相结合,具有积极效果和独特优势,且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推广性;最后,对小组和个案社会工作的技巧及评估方法等应用进行探讨和反思,为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实务工作和本土化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资料和实证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