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轻微伤暴力行为的刑法应对
【6h】

轻微伤暴力行为的刑法应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轻微伤暴力行为的界定及其发案现状

(一)轻微伤暴力行为的界定

1、暴力行为的界定

2、轻微伤暴力行为的界定

(二)轻微伤暴力行为的发案现状

1、街头暴力

2、医疗暴力

3、邻里暴力

4、校园暴力

二、域外以及台湾地区对轻微伤暴力行为的刑法应对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

1、日本

2、德国、意大利以及瑞士

(二)英美法系国家

1、英国

2、美国

(三)台湾地区

1、轻伤罪

2、义愤伤害罪

3、施暴直系血亲尊亲属罪

(四)域外及其台湾地区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对轻微伤暴力行为的刑法应对现状及其原因

(一)我国针对轻微伤暴力行为的刑法应对现状

1、轻微伤暴力行为原则上不入罪

2、轻微伤暴力行为有条件的入罪

3、司法实践淡化“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流氓动机要素

(二)我国轻微伤暴力行为刑法应对现状的原因

1、我国“抓大放小”的刑事政策

2、我国司法资源不足

3、我国法治文明程度不高

4、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2、有利于打击和预防暴力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有利于推动法治文明的建设

4、有利于我国刑法各罪入罪标准的基本平衡

(二)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的可行性

1、我国的经济、法治文明的长足进步为轻微伤暴力入刑提供保障

2、将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不会造成故意伤害罪案件数量的失控

3、设定新法过渡期、加强宣传

五、我国对轻微伤暴力行为刑法应对的完善

(一)部分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的具体方案

1、应予入罪的轻微伤暴力行为的选择

2、部分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的立法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轻微伤暴力行为是指行为人针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的有形物理力,并对其身体造成轻微伤程度的行为。我国轻微伤暴力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包括街头暴力、邻里暴力、医疗暴力等其他暴力行为,且发案率较高。虽然轻微伤暴力行为不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社会危害性那么严重,但该种行为仍然侵犯公民身体健康权益以及人格尊严,并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域外针对轻微伤暴力行为设立了较为严格的立法规定,比如日本国家对于侵犯人身权的行为设立了暴行罪、美国有企图伤害罪、英国有威胁罪。行为人无需对被害人造成特定的伤害结果,只要有侵犯接触即可构成犯罪,由此可见域外国家非常重视对公民人身权的刑法保护。我国刑法对轻微伤暴力行为原则上是不入罪的,但是部分轻微伤暴力行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入罪,例如抢劫罪、妨害公务罪、刑讯逼供罪等罪名,但是这些罪名并非专门为保护公民人身权而设定,所以其保护范围并不全面。我国刑法对轻微伤暴力行为原则上不入罪的立法现状不仅不利于公民人身权的保护和暴力犯罪的防治,而且也不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维持刑法与其他各罪的入罪标准的平衡。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应当适当降低故意伤害罪的入罪标准,将部分较为严重的轻微伤暴力行为纳入刑法处罚范围。这些情形分别为:在公共场所当众殴打他人,致人轻微伤的;殴打老年人、儿童、孕妇、残疾人,致人轻微伤的;多次殴打他人、结伙殴打他人的,或者连续殴打多人的致人轻微伤的;入户殴打他人致人轻微伤的;携带凶器殴打他人的致人轻微伤的;曾因殴打他人受过处罚后又殴打他人致人轻微伤的。由于法律对公民的行为具有指引和制约的作用,再加上“酒驾”和“扒窃”入刑之后并没有造成案件出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反而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增长,社会秩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将轻微伤暴力行为入刑的建议是能够经得起理论与实践的检验的。

著录项

  • 作者

    谢莉欢;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学科 刑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华生;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法律 ;
  • 关键词

    轻微伤; 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