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门槛效应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探讨
【6h】

基于门槛效应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智力资本的文献回顾

2.1.1 智力资本相关概念文献回顾

2.1.2 智力资本构成要素文献回顾

2.2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回顾

2.2.1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2.2.2 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2.2.3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2.3 文献评述

3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概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

3.1.2 企业绩效的概念界定

3.2 智力资本构成维度及测量

3.2.1 人力资本维度及其内容

3.2.2 组织资本维度及其内容

3.2.3 关系资本维度及其内容

3.2.4 智力资本的测量

3.3.1 资源基础理论

3.3.2 知识基础理论

3.3.3 动态能力理论

4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4.1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4.1.1 智力资本的内生演化机制

4.1.2 智力资本各维度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

4.2 智力资本各维度互动影响企业绩效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4.2.1 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阶段性互动影响:组织资本的门槛效应

4.2.2 关系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阶段性互动影响:关系资本的门槛效应

5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变量定义及测量

5.1.1 解释变量

5.1.2 被解释变量

5.1.3 控制变量

5.2 样本选取

5.3 模型构建

5.4 实证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因子分析

5.4.3 组织资本的门槛效应分析

5.4.4 关系资本的门槛效应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逐渐取代了物质资本成为企业创造绩效的主要来源。然而,智力资本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这使得在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及其作用路径探索方面提升了许多难度。实际上,智力资本各要素存量是动态的,并且通过内外部知识交换、“干中学”等方式实现螺旋式增长,由此可以推测,智力资本很可能通过非线性的方式作用于企业绩效。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从智力资本的内生演化角度,探讨作为企业重要战略资源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内生演化机制作用路径,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智力资本驱动企业绩效的路径进一步分析,以明晰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存在的门槛效应及其作用效果。 全文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对研究主题进行探讨,一方面在理论分析部分,查阅大量国内外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再理清其相关脉络并做出评述,并就研究主题的智力资本定义为,由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所组成,能够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静态资源和能够有助于企业产生价值的所有能力合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假设,建立门槛模型对假设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分析。 通过分析全文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发现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二是基于智力资本内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多阶段的、以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当组织资本存量增长突破第一个“门槛”时,通过与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从而驱动企业绩效的作用显著提升;但是当其突破第二“门槛”后,会因为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失衡而陷入僵化阶段,使得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减弱。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的作用效果类似,当关系资本的存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会经历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文中将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并对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关建议。之后提出本文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该类研究的有效性,同时也对日后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方向做出探索。 本文按照以下几个部分逐步展开对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探讨,首先是介绍了全文的背景框架,给全文写作打下基础,并简要说明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是关于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地文献述评及小结。第三部分是关于智力资本、企业绩效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本文研究重点对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第四部分,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引入SECI模型,基于演化分析的视角,探讨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结合智力资本在发展过程中的多阶段特征,发现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的门槛作用。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以高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门槛模型对对本文假设进行检验,并得出实证结果。最后是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分析相关逻辑关系并提出改进方案,并展望未来研究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