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
【6h】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十二五”期间,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局面下,中国成功把握了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浪潮,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了要继续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其中最直接的扶持方式就是政府补助。企业作为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投资活动与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开发难度大、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其投资行为往往受到融资约束,而政府补助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刺激和引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关于政府补助的政策效果研究,比如对生产率、盈利水平等,综合衡量政府补助和融资约束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能从投资效率角度探究政府补助的作用效果,对于政府补助政策效果检验和完善补贴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变化和分布情况,并对该产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和投资效率进行衡量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Baron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检验融资约束在政府补助和投资效率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最后通过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融资约束、政府补助对投资效率的双边效应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净效应,再按企业所有制、地区、上市板块、行业分组进行检验。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从统计分析角度来看,政府补助的金额逐年上升,覆盖面不断扩大,而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和投资效率呈波动状态,且这三者在不同的企业中存在差异。(2)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政府补助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融资约束在政府补助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中起着中介作用,并且从回归模型结果来看,政府补助与投资效率呈正相关系,而融资约束对投资效率有一个负向的影响。(3)通过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检验结果发现,政府补贴的正向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产生的负向效应,但不能完全抵消负向效应,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投资水平比最优水平低了2.15%,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整体上表现为投资不足,约有1/4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相对于最优水平高出了16.97%,表现为投资过度。2010-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年度特征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在不同所有制、地区、上市板块、行业的企业中,政府补助和融资约束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净效应存在差异,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净效应高,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负效应的抵补效果更好,从地区差异来看,中部地区的净效应在三个地区中最低,从上市板块差异来看,创业板的净效应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从行业差异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净效应为正,出现投资过度现象,而新兴信息行业和节能环保行业的净效应为负,但仅为-0.1%和-0.71%,说明这两个行业获得的政府补助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平滑融资约束的负向效应。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最后提出应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约束现象,并建立完善政府补助机制,合理地利用政府补助资金,有效发挥政府补助在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政府补助政策效果,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