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好逑传》的英译本研究
【6h】

《好逑传》的英译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Literature Review

1.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Aboard

1.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at Home

1.3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the Study

1.4 General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Translation History of Hao Qiu Zhuan and the Five English Translations

2.1 Translation History of Hao Qiu Zhuan in European Countries

2.2 Objective Descriptions of Fiv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2.2.1 Thomas Percy’s Translation

2.2.2 John Francis Davis’ Translation

2.2.3 Alexander Brebner’s Translation

2.2.4 The Anonymous Translation

2.2.5 H. Bedford-Jones’ Translation

Chapter 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ull and Abridged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3.1 Discrepancies in Arrangement of Chapters and Plots

3.2 Discrepanci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Figures

3.2.1 Description of Wei Pei

3.2.2 Description of Shui Bingxin

3.3 Discrepancies in Annotation

3.4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uch Discrepancies

3.4. 1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3.4. 2 Identity of Translators

3.4. 3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Chapter 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ull and Secondary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4.1 Discrepancies in Titles of Chapters

4.2 Discrepanc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4.3 Discrepancies in the Adjustment of Plot

4.4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uch Discrepancies

4.4.1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s

4.4.2 Identity of Translator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1.1 Features and Valu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5.1.2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ao Qiu Zhuan: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xt

5.1.3 The Westerners’ Cognition History of China

5.1.4 The Value of Hao Qiu Zhuan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好逑传》,又名《第二才子好逑传》、《侠义风月传》、《侠义好逑传》,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作者署名“名教中人”。全书共计4卷18回,讲述了大名府秀才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故事。《好逑传》故事紧凑,不落俗套,人物形象较鲜明,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在十八世纪早期,《好逑传》成为最早被翻译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然而目前的中外研究中仍有很多空白。在本文作者检索到的43篇文献中,大部分围绕1761年托马斯·珀西出版的译本展开探讨,仅有5篇对1761年托马斯·珀西译本与1829年德庇时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其他三个译本难以寻到只言片语。 在本文中,作者集齐全部5个译本,首次对5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多数研究者从某一翻译视角出发,如目的论、语言与文化角度等,对《好逑传》的英译本进行评价。但作者认为,任何译本都是当时目的语社会文化环境、译者身份以及源文本交融的综合产物,三者不可偏废。 本人在译本研究中采用了翻译史研究及文本分析的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好逑传》的欧译史,从文本出发探讨各自的版本特点。因国内学界对1761年托马斯·珀西译本与1826年德庇时译本的相关研究较为完善且出现了较为权威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以这两个译本为范本,研究两个节译本与之在章节及情节编排、人物形象塑造和注释上的差异,并从目的语社会文化环境、译者身份以及源文本这三个角度探讨版本间差异的原因;之后,以1761年托马斯·珀西译本、1826年德庇时译本与1926年贝德福德·琼斯转译本为对象从回目翻译、诗歌翻译及章节调整三个角度进行文本对比研究,并探讨了版本差异原因。 研究发现:《好逑传》的五个译本特点鲜明,均呈现比较大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其次,《好逑传》的翻译体现了文化与文本的一体性,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过滤、文化阐释、文化承载的文本再现;再次,《好逑传》的英译本从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到中国小说的样本,再到中国风情,最终成为一本有优秀写作技巧的小说,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西方人对中国认知史;最后,《好逑传》作为首部引起西方关注、并被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拉开了中国文学西译的帷幕,并成为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效仿对象,体现了西方从依靠儒家经典到逐渐重视古代文学的转变。

著录项

  • 作者

    潘东;

  •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授予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学科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孟庆波;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英语;
  • 关键词

    好逑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