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胡适白话文理论及其现代性
【6h】

论胡适白话文理论及其现代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胡适白话文理论提出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社会剧变中哲学的转型

第二节启蒙思想统摄下的文学转型

第三节文学观念转变中的语言转型

第二章胡适的白话文理论

第一节 白话文理论的提出

第二节 胡适白话文学理论的内容

第三节胡适白话文理论的价值

第三章胡适白话文理论的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胡适白话文理论与现代性

第三节胡适白话文理论的再思考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如何走向现代,民众如何启蒙,文化如何进行,成为当时中国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及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他们所开出的药方各不相同,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及中国人的困难,但他们的可贵探索却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适是五四时期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文论、哲学、历史学、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胡适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门“显学”。本文通过对胡适白话文理论的阐释及其现代性的分析,借以说明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对中国文论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以期在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其白话文理论的价值及意义。 本文第一章对胡适白话文理论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描述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的传入对当时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就是以进化论为其内在的精神指向的。在此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文学也开始发生现代转型,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开始与传统疏离,在这个过程中,胡适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既学习了前辈,又超越了前辈,他的社会进化思想、语言革新主张和文学改良理论都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走向,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阶段性的成果。 本文第二章就胡适白话文理论的基本内容展开论述。首先对“白话”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真正的“白话”应该从古代白话与现代白话、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之中加以把握和定位。胡适白话文理论包括文字工具的革新、白话文学的审美理想和历史进化的文学观等,对当时文学新观念的形成和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分析和反思胡适白话文理论的现代性,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固然体现出平民色彩、人文内涵,可是他的理论仍有着由于自身和时代的无法超越性而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遗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