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系的认识历程
1.2.2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视角
1.3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重点及预期创新之处
1.4.1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4.2研究创新之处
2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2.1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涵义及辩证关系
2.1.1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涵义
2.1.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
2.2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2.2.1县域经济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2.2.2县域经济从欠发达向发达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分析
2.3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2.3.1区域经济理论
2.3.2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协同理论
2.3.4生态经济学理论
2.3.5外部性理论
3我国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3.1.2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3.2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原因及其经济学分析
3.2.1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原因
3.2.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经济学分析
4国内外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4.1国外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4.1.1美国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经验
4.1.2北欧四国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经验
4.1.3日本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经验
4.1.4新加坡环保理念和经验
4.2国内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4.2.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4.2.2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4.2.3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完善政府综合决策机制
5宝应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5.1宝应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
5.1.1宝应县的经济发展
5.1.2宝应县的生态环境
5.2宝应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5.2.1宝应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构建
5.2.2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5.3宝应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5.3.1宝应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5.3.2宝应县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
5.4宝应县未来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5.4.1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布局,进一步促进集约节约发展
5.4.2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4.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进一步健全有机农业发展体系
5.4.4加快生态工业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5.4.5建立协调发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综合决策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