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熹《论语集注》研究
【6h】

朱熹《论语集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两宋时期是训诂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理学兴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产生的《论语集注》,一方面继承了北宋诸儒重视义理的阐发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不废汉唐以来注重章句训诂的工夫,集中体现了这种融通汉宋,兼收两家的特点。朱熹的《论语集注》拓展并开创了《论语》学新的诠释思想和诠释方式,使得《论语集注》最终立于官学,风行后世长达六百年。
   本文以朱熹《论语集注》为研究对象,并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熹年谱长编》等相关材料为参照,阐述其成书背景、成书过程、诠释特点及方法、文学意蕴,总结了《论语集注》在《论语》诠释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说明本文研究的动机,综述近年来《论语集注》的研究状况,指出现阶段《论语集注》研究的不足,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展现笔者的研究方式与思维构架。
   第二部分“《论语集注》成书背景”论述了以《论语》为代表的《四书》学能够形成于宋初,发轫于南宋,并且气象蔚然的独特历史背景。
   第三部分“《论语集注》成书过程”具体考证了《论语集注》的成书过程经历了滥觞期、发展期、成熟期,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才最终写定。通过对三个阶段朱熹有关《论语》诠释的异同进行对比和分析,厘清朱熹去取之间的撰作情形,进而揭示朱熹的思想发展脉络。
   第四部分“《论语集注》诠释特点”着重分析在章句学衰微、义理学兴起的背景下,《论语集注》所体现出的重视义理、不废训诂、汉宋兼采的诠释特点。指出《论语集注》既吸收了汉唐训诂的成果,又能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融旧铸新,为经典诠释开辟了新的路径。
   第五部分“《论语集注》的文学特征及文学观念”从语言、修辞和文学批评等角度评析《论语集注》的文学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