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意识的消弱、无意识的加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解读
【6h】

意识的消弱、无意识的加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Declaration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List of Tables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0.1 An Introduction to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0.2 A Critical Survey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s Studies

0.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0.4 A Hypothesi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cious and the unconscious

Chapter One An analysis of the Conscious Elements

1.1 Presented in Order——the 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Shape

1.2 Created as General Rules—-the 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Sound

1.3 Selected from the Mind—-the 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Words

Chapter Two An analysis of the Unconscious Elements

2.1 Arbitrary and Exceptional——the Un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Shape

2.2 Unique and Original——the Un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Sound

2.3 Illogical and Irrational--the Unconscious Elements in the Words

Chapter Three Three Stages of Struggles and the Struggle Circulation

3.1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Struggles——the Conscious and the Unconscious

3.2 The origin of the Struggles——Three Existence Forms of Poetry

3.2.1 The Pre-existence Form

3.2.2 The Existence Form

3.2.3 The Post-existence Form

3.3 Three Stages of Struggles

3.3.1 The First Stage of Struggle——the Poet-Poem Level

3.3.2 The Second Stage of Struggle——the Poem-Reader Level

3.3.3 The Third Stage of Struggle——the Reader Level

3.4 The Struggle Circulation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二十世纪代表诗人之一,其创作前期受到T.S.艾略特诗歌的冲击,未能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其作品才逐渐被读者所接受,创作手法也受到当时一批年轻诗人的青睐。威廉斯在其诗歌创作中大胆创新,无论是在诗歌形态、韵律、节奏还是在用词上,都采用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手法,即意识成分与无意识成分的结合。他的这一全新的诗歌创作手法无疑对当时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推进诗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在意识和无意识的问题上,他们均回避了对其形成过程的解释。本文将从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出发,对威廉斯的诗歌加以解读。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着重介绍作者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分析对比国内外对其研究现状及成果,凸显论文选题意义并提出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
   第二部分由三章构成,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依据意识及无意识的形成假设,分别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上对威廉斯诗歌中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加以解读,提出三重挣扎以及由此引出的挣扎循环。
   第一章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出发,通过分析威廉斯诗歌,呈现其诗歌中的意识成分,从而体现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了规则和惯例的影响。
   第二章同样从形态、韵律、节奏及措辞出发,通过分析威廉斯诗歌,呈现其诗歌中的无意识成分,从而体现出诗人在创作时,亦充分发挥了自我创造力。
   第三章从挣扎的根本要素,即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以及挣扎的产生源泉,即诗歌的三个基本存在形式出发,通过分析作者与诗歌的关系层面、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层面以及读者自身层面,发现其诗歌所引发的三重挣扎以及挣扎循环。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论文通过第二部分的梳理和论证力图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重挣扎,即作者与诗歌的关系层面,威廉斯诗歌中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交织体现作者内心的挣扎;第二重挣扎,即诗歌与读者的关系层面,读者在欣赏分析其诗歌的过程中,对其诗歌中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区分及甄别引发读者内心的挣扎;第三重挣扎,即读者自身层面,当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再创作时,由威廉斯诗歌输入的无意识成分与读者自身的意识成分相融合,从而引发读者自身的矛盾挣扎。由以上三重挣扎形成挣扎循环,即:诗人(作者、读者)→诗歌(创作)→读者(作者)→创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