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苏迪曼杯看羽毛球技术发展态势
【6h】

从苏迪曼杯看羽毛球技术发展态势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羽毛球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有关羽毛球运动单打技战术的研究

1.3.3 有关羽毛球运动双打技战术的研究

1.3.4 有关羽毛球运动混双技战术的研究

1.3.5 有关世界羽坛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

1.3.6 有关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观察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1.1 男子单打运动员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1.2 男子单打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1.3 男子单打运动员前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1.4 男子单打运动员中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1.5 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2 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与分析

3.2.1 男子双打运动员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2.2 男子双打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2.3 男子双打运动员前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2.4 男子双打运动员中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2.5 男子双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3 羽毛球混合双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与分析

3.3.1 混合双打运动员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3.2 混合双打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3.3 混合双打运动员前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3.4 混合双打运动员中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3.5 混合双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4 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4.1 女子单打运动员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4.2 女子单打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4.3 女子单打运动员前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4.4 女子单打运动员中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3.4.5 女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的运用情况与分析

4 新赛制羽毛球技术运用总的发展态势

4.1 网前争夺日趋激烈

4.2 动作更具隐蔽性,技术更加细腻

4.3 攻防转换速度加快

4.4 进攻性明显增强

4.5 女子打法趋于“男性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苏迪曼杯暨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以下均简称为“苏迪曼杯”),与汤姆斯杯赛和尤伯杯赛齐名,同为国际羽联主办的三大羽毛球团体赛事。区别在于,苏迪曼杯是检验各国或地区羽毛球运动团体实力的赛事,是代表羽毛球整体水平最重要的世界大赛。从1989年第一届苏迪曼杯举办开始至今,已举办过13届。在苏迪曼杯的历史上,自2006年新规则实施以来,中国队包揽了4届苏迪曼杯的桂冠。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分析研究新赛制实施以来的4届苏迪曼杯决赛,通过对各项目技术使用情况的分析,试图寻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显示,羽毛球比赛对抗双方的博弈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 (1)当今世界男子单打比赛的发展趋势是对前场和中场区域的争夺愈发激烈,并与突击进攻后场区域相结合。男子双打的发展趋势仍是“全面、快速、进攻、多变”,并以争夺前半场为主。混双运动的发展趋势则体现在对前场技术的使用和控制进一步加强,中后场进攻性技术的稳定性在不断提高,并且攻击女选手仍是混双运动员的主要选择。 (2)前场网前技术的使用率在提高。在发球技术方面,男子单打选手多数选择反手发网前球;而发网前球结合突发后场平高球是混合双打选手发球的主要选择。在接发球技术的使用上主要以搓放小球、挑球和推球为主,网前技术的运用频率呈上升趋势。 (3)中场技术中运用最多的是平抽快挡技术。后场技术运用最多的是杀球、吊球和高球技术,其中杀球的使用率略高于其他两项技术。 (4)虽本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单项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新赛制下女单运动员的发球技术仍局限于正手发球,且后场高球比例较高,发球变化不多,但发网前球是发展趋势。接发球技术则以高远或平高球技术使用最为频繁。前场以挑球和搓放球技术为主,中场技术的平抽快挡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球在后场技术使用上比例最高。同时后场杀球的使用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5)总体来说,今后的羽毛球比赛中博弈双方还将继续加强对前场的控制和前场区域的争夺。前场搓放球、推球和具有进攻性的后场杀球、吊球技术使用率将继续增加。将呈现网前争夺更加激烈,动作更具隐蔽性,技术更加细腻,攻防转换速度加快,进攻性明显增强和女子打法趋于“男性化”的特征。

著录项

  • 作者

    韩迎春;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运动训练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仪;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体育理论;
  • 关键词

    羽毛球技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