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度翻译在史料文献翻译中的应用--丁韪良The Siege in Peking汉译实践报告
【6h】

深度翻译在史料文献翻译中的应用--丁韪良The Siege in Peking汉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1 The source text

1.2 Life and works of W.A.P.Martin

1.3 The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4 Major strategies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1.5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1 Text typology

2.2 The role of thick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exchange

2.3 Hermeneutics—predecessor of thick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3.1 Thick transl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3.2 Thick translation of the source culture

3.3.Thick translat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

3.4 Thick translation of the translated cultur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References

附录

展开▼

摘要

对于翻译的标准,历来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论述不一。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来看,译者从自己认同的翻译理论中受益匪浅。成百上千位翻译理论家以及翻译实践者,提出了无数种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数世纪以来,翻译标准及准则的厘定似乎占据了核心地位。 本论文是有关《北京被围目击记——中国对抗世界》的翻译报告,本书的作者是威廉·亚历山大·彼得森·马丁,汉语名字丁韪良。本报告的目的旨在展现笔者采用深度翻译策略的方法。深度翻译最先由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提出,在翻译实践中早就被译者广泛采用。它是一种注重细节,强调阐释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对原文本的历史或文化信息加注或者解释,通过这种翻译方法,读者能够回到翻译文本所产生的时代,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产生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北京被围目击记——中国对抗世界》覆盖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地名,官场职位和丰富的文化因子以及历史事件。源语言文本的这些特点要求译者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积淀,为了追溯历史,译者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本书翻译过程中笔者运用了深度翻译理论,通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各种注释以及脚注,尽力去重构源语文本产生时的历史氛围,再现翻译文本的历史文化语境。从而弥补了文本交流中的语境流失,减少跨文化误读,达到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目的。 本报告共包括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实践报告的背景,主旨,意义以对源文本大致回顾。第二章介绍了翻译理论背景,包括深度翻译理论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此理论早期的存在形式。第三章着重介绍了相关理论下的案列分析。第四章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总结,包括从翻译实践中得到的收获,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