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以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为例
【6h】

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以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全球化与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相关界定

(一)全球化的概念

(二)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概念

(三)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莱斯利·斯克莱尔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

(一)全球境况的揭示:基础问题与深层问题的递进

1.基础性问题的忽视

2.深层性问题的加重

(二)跨国实践的质疑:跨国实践主体与本土抵抗力量的相持

1.跨国公司的本质

2.跨国资本阶层的本质

3.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

(三)替代方案的构思:基本要素与全球方案的结合

1.和平全球化的选择

2.人权全球化的选择

3.替代全球化的选择

4.中国式经验的借鉴

三、丹尼·罗德里克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

(一)全球危机的透视:推崇意图与实际结果的冲突

1.全球化危机的祸首

2.推崇者的盲目

3.全球问题的结果

(二)全球金融本质的解读:自由市场与民主制度的矛盾

1.自由贸易的“有限胜利”

2.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

3.民主制度的“固有克制”

(三)多元全球化的构想:全球治理与多元发展的区别

1.全球治理的“不可能”

2.多元全球化的“合理性”

3.中国与全球化的“关联性”

四、中谷岩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

(一)全球美梦的实质:全球化本质与社会问题的冲击

1.主导性思潮的横行

2.现实性结果的警示

(二)全球恩惠的假象: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美国主导性质的影响

1.全球金融的迷惑性

2.贫富问题的普遍性

3.环境恶化的推脱性

4.美国主导的代表性

(三)多极安全世界的希冀:全球化资本主义自我崩溃与多极安全世界建构的趋势

1.当代全球的必然

2.全球趋势的使然

3.日本作用的果然

五、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评析与启示

(一)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长处

1.整体性的框架

2.共同性的利益

3.独特性的视角

4.共享性的构思

(二)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的缺陷

1.主次文化的误判

2.自由市场的过判

3.客观史情的缺判

4.全球政府的少判

(三)三位学者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对全球治理的启示

1.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平等、开放、合作落实到中国外交

2.积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共享推广到全球人民

3.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方案表达到世界舞台

4.积极研究全球治理,将全球化美好希冀行动至世界各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互交融,全球化思想与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相互交杂,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主要指反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及其弊端,并提出未来全球化的可行方案和路径选择。以此为整体框架,三位学者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分别体现为:
  斯克莱尔认为,跨国公司作为全球活动的经济载体,通过作为全球活动政治主体跨国资本阶层的利益操作,从而扩散全球活动的文化导体即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加剧阶级两极分化和生态的不可持续,但跨国实践只是全球化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可行的全球化即社会主义全球化蕴藏着无限潜能。
  罗德里克认为,由于自由贸易的过度开放而缺乏管制,金融市场的过度自由而不受限制,深度全球化与民主制度的水火不容,使得金融全球化成为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失败品。他认为未来的全球化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某种全球化,应该是多元的全球化,各国决定自己的未来。
  中谷岩认为,美国式的金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造成了投机活动驱使资本全球流动,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追求利益的企业拒绝承担环境成本,加重地球环境恶化;全球市场的肆虐,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使社会不断冷漠,失去安全感和幸福感等后果,同时提出了多极化世界的发展趋势下,日本社会的诸多价值观和特长能够为当今的全球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并指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世界经济。
  三位发达国家学者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既有优势也有缺陷,总体来看,其优势在于以整体性和全球性为基础点,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以中国贡献为分析点,以全球未来希冀为目的点,有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同时,也存在过度忽视传统文化作用,偏颇指责自由市场风险,主观评价部分历史实情,消极分析全球治理未来等问题。
  同时,三位学者的反资本主义全球化思想虽然横跨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学术视角,不同地域视阈,但是其长处和缺陷都为全球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全球化的时代主题应当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平与发展,各国应当全球治理中努力坚持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的立场。与此同时,应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平等、开放、合作落实到中国外交;积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共享推广到全球人民;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方案表达到世界舞台;积极研究全球治理,将全球化美好希冀行动至世界各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