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体育与健康认知行的现状调查分析
【6h】

家庭体育与健康认知行的现状调查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相关概念分析

1.1.2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1.1.3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1.1.4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1.1.5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1.1.6 家庭体育与健康的情况分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家庭体育与健康认知行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家长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3.1.1 家长基本信息

3.1.2 家长文化程度及职业状况

3.1.3 家长身体状况

3.2.1 家庭对健康知识的关心情况

3.2.2 家庭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

3.2.3 影响家庭健康认识的人群调查

3.2.4 家庭对健康知识认识的问题分析

3.3.1 家庭成员生活作息情况

3.3.2 家庭成员疾病预防情况

3.3.3 家长对心理调节的关注情况

3.3.4 家长健康体检情况

3.3.5 家庭成员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

3.3.6 家庭成员对健康认识的问题分析

3.4 家庭对孩子健康重视的情况分析

3.4.1 家庭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情况

3.4.2 家庭对孩子营养的重视情况

3.4.3 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情况

3.4.4 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认知情况

3.4.5 家庭对孩子健康重视的问题分析

3.5 家庭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

3.5.1 家庭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3.5.2 家庭体育资源配置情况

3.5.3 社区体育满意度情况

3.5.4 家庭体育消费情况

3.5.5 家庭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3.5.6 家庭体育锻炼的问题分析

3.6.1 家长对学校和家庭责任的认知情况

3.5.2 家长对学校体育向家庭和社会延伸的认知情况

3.6.3 家庭与学校和社会三者对健康教育的责任看法

3.6.4 家庭体育与学校和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分析

4 结论

5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状况每况愈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家庭对体育与健康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家长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足,对健康认知度存在偏颇,无法实现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平时也很少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健康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没有起到“家长榜样作用”,这些都是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认知度的问题所在。通过对家庭体育与健康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使其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搜集有关本研究所需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了大量的数据,采用SPSS21.0和Excel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对比、归纳和综合等逻辑方法,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推出相关研究结论,给予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归纳总结出家庭体育与健康方面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参与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家庭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家庭成员对健康的认识、家庭对孩子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家庭体育锻炼的行为等。研究结论如下:
  1.家庭对健康的认知和关心不足,家长缺乏应有的健康知识,导致无法实现与孩子间健康知识的交流。
  2.家长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技能水平和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家庭“重文化,轻智育”的现状尤为严重,家长不可一味地只追求文化知识。
  4.社会体育资源的满意度偏低。社区场地器材利用率不高,缺乏专业的社会指导人员;同时,家庭成员没有正确的锻炼方法,导致社区体育的资源开发受限。
  5.开展和实施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的认知行主要对象以学校体育工作为主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协调统一、统筹发展。学校是体育工作的主体,家庭是体育教育的基础,社区提供有力的平台,共同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建议: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日常行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家庭需树立体育锻炼的榜样和形象,空余时间尽量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家庭需将体育健康教育与文化教育一视同仁,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在成长道路中的影响与作用。
  4.社会应加强与学校间体育交流和合作,并达成有利于促进家庭体育与健康的合作框架,实现体育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互补;社区要注重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优化家庭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和行为。
  5.学校应主动全面开展与家庭、社区的联动合作策略,实现各层体育的优势互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