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繁荣”下的尴尬——广陵琴社人、事、物考察
【6h】

“繁荣”下的尴尬——广陵琴社人、事、物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三节 创新点

一、理论视角新

二、研究方法新

三、观点结论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民族志写作

第二章 广陵琴社的历史源流

第一节 广陵琴派产生的背景

一、关于“琴”起源的传说

二、礼器到乐器的转变

三、广陵琴派形成的历史场域

四、徐常遇及广陵派代表人物

第二节 广陵琴社

一、孙绍陶——一个再次振作广陵派的琴人

二、琴社的中兴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危局中的琴社

第三章 广陵琴社当下的功能

第一节 展示功能

一、历史的缩影

二、古谱及其它文本

三、实物史料

第二节 传承功能

第三节 交流功能

一、琴社的活动与交流

二、琴社的接待与推广工作

第四章 梅花岭畔一琴人

第一节 广陵琴派第十一代传承人曹华

一、曹华小传

二、广陵“唱弦法”

三、斫琴

四、琴人素养

第二节 《梅花三弄》曹华版解析

第五章 古琴的“繁荣”与琴社的尴尬

第一节 古琴当下的“繁荣”盛况

第二节 琴人价值观的改变及乱象

第三节 广陵琴社的尴尬境遇

第四节 步出泥潭之我见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二、切实执行琴社章程与制度

三、借盛世行实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广陵琴社”是扬州地区古琴爱好者集结交流的民间团体,是广陵派琴人孙绍陶于1912年琴学危难之时创建的,此社是众多琴社中历史较为悠久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广陵琴社”作为一个民间团体,将诸多有广陵派琴学思想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成思想上的共识和方法上的共融。探究广陵琴社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当前的传承状况,进而从琴社由兴盛-危局-复兴-尴尬经历的发展过程,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背景,看琴社是如何走向兴盛的,又是如何走向了危局,剖析当下处于怎样的一个尴尬的境遇之中,以及如何化解尴尬。
  广陵琴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扩展名录(2008),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作为社会团体的琴社和作为活动场所的琴社,成为互为表里的广陵琴派的表征。我们带着“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愿景去看待当前的保护与传承,显然还有不尽如意的地方。当前,“广陵琴社”挂靠在史可法纪念馆,其旧址也在此地内,琴社的活动较孙绍陶时期少了很多,广陵琴社的功能在逐渐萎缩。馆内设置“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2007年开始对外开放。作为有形的“广陵琴派史料馆”寄生在史可法纪念馆内,作为交流的活动场所的琴社已经没有了自己牌匾挂放的地方,而作为琴社法人的当家主持却是不弹古琴的官员,管与理的分离昭示现实的尴尬。琴社的很多功能由“史料馆”来承担,但二者的关系又是处于兼容的状态,彼此的业务间有重合的地方。
  针对此尴尬的现象,笔者采用了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所编著的《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一书中的表征理论将其运用在论文当中,来表述“广陵琴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表述着处于“尴尬”状态中的琴社,政府对其关注程度不够。“广陵琴社”借寓于“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来表述,不仅仅是空间的自表述,而且还有人事的他表述。“广陵琴社”的存在即是一种表述,是一种符号的象征,它的存在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描绘它、摹状它,甚至是想象它。众多琴社中最有声望的“广陵琴社”,如今有些没落了。面对这样尴尬的现状,有必要分析出现种种状况的原因。笔者把“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作为田野工作点进行了三个月的参与观察,并与广陵琴社驻社副社长曹华(目前在“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一楼开班授徒)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广陵琴社”的现实,进而学习广陵琴派的琴学思想。运用梅里亚姆的“观念—音声—行为”三维模式,对广陵琴社人、事、物特别是以曹华在“古琴的制作——琴人的身份——琴曲的分析”三方面来对“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进行解读。
  本论文由绪论、四章正文以及结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广陵琴社的历史源流,主要从历时性的维度去梳理琴派的历史渊源以及琴社成立后到目前的尴尬现状;第二章是广陵琴社当下的功能,分为三块来叙述:展示功能、传承功能、交流功能;第三章是梅花岭畔一琴人,主要以广陵琴社驻社副社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广陵琴派)省级传承人曹华为例。从他习琴——斫琴——琴学思想上来体现出广陵琴派的风格特色,从而反观广陵琴派琴人们目前的思想。为了更加凸显广陵琴派跌宕多变、刚柔相济的风格特色,特选取最具代表性曲目《梅花三弄》作为本体分析,同时这首曲子也是曹华最喜爱和最善弹的;第四章是古琴在当下的“繁荣”与琴社的尴尬,主要阐述“琴社”处于尴尬的局面当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结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一个概括和提升。

著录项

  • 作者

    张珊珊;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音乐与舞蹈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殿斛;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音乐;
  • 关键词

    广陵琴社; 古琴艺术; 文化保护;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55:0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