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执行意向、认知负荷及行为控制知觉对习惯改变的影响
【6h】

执行意向、认知负荷及行为控制知觉对习惯改变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2 研究综述

2.1 习惯

2.1.1 习惯的定义

2.1.2 习惯的结构

2.1.3 目标与习惯的形成

2.1.4 目标与习惯的改变

2.1.5 计划行为理论与习惯改变

2.2 执行意向

2.2.1 执行意向的定义

2.2.2 执行意向与目标行为

2.2.3 执行意向与习惯的改变

2.3 认知负荷

2.3.1 认知负荷的定义

2.3.2 认知负荷、习惯改变与执行意向

2.4 行为控制知觉

2.4.1 行为控制知觉的定义

2.4.2 行为控制知觉与习惯改变

3 研究总体构思

3.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3.2 研究设计

3.2.1 被试

3.2.2 实验仪器和场所

3.3 变量控制

3.3.1 习惯模式

3.3.2 执行意向

3.3.3 认知负荷水平

3.3.4 行为控制知觉

3.4 实验流程

3.4.1 分组

3.4.2 纸笔任务

3.4.3 计算机任务

4 预实验

4.1 预实验一迷宫难度分组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设计与流程

4.1.3 被试

4.1.4 结果与分析

4.2 预实验二颜色偏好与习惯模式检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假设

4.2.3 实验设计与流程

4.2.4 被试

4.2.5 结果与分析

5 正式实验

5.1 研究一认知负荷与行为控制知觉对习惯改变影响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假设

5.1.3 研究设计

5.1.4 被试

5.1.5 结果与分析

5.2 研究二执行意向下认知负荷与行为控制知觉对习惯改变影响

5.2.1 研究目的

5.2.2 研究假设

5.2.3 研究设计

5.2.4 被试

5.2.5 结果与分析

5.3 总体结果与分析

5.3.1 任务评价分析及其与时间压力的关系

5.3.2 正确率及反应时比较

5.3.3 总体差异分析

5.3.4 红色路线与蓝色路线比较分析

6 讨论

6.1 习惯是重复带来的自动化模式

6.1.1 重复是建立习惯的关键

6.1.2 习惯建立与改变中目标的作用

6.2 认知负荷在习惯改变中的作用

6.2.1 认知加工速度随年龄变化

6.2.2 认知负荷的显著效应

6.3 行为控制知觉的结构与测量

6.3.1 行为控制知觉的测量

6.3.2 效能因素的作用及其与认知负荷的关系

6.4 执行意向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作用

6.4.1 执行意向受认知负荷影响

6.4.2 习惯改变中的执行意向策略

6.4.3 执行意向的有效性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习惯是一个自动化的模式,包括情境线索和行为反应的直接连接,这种联结是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建立的。习惯的改变,是一种新行为的实施,从个体具备了行为的意向,到具体行为的实施过程,是受到多个因素影响的。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将行为意向,行为控制知觉以及影响个体执行认知任务的认知负荷纳入研究范围,控制被试形成实验中的自动化习惯模式,对习惯的心理机制、及其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单个变量的影响,并试图找出个体在执行新行为时成功率最高的变量条件组合。研究结论如下:
   1)习惯作为一个自动化模式,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建立的“线索——行为”联结,可以通过有效的实验控制形成。
   2)时间压力是控制认知负荷水平的有效手段,亦具有预测认知负荷水平的效度。同时需要注意反应时分析时年龄作为协变量的存在。
   3)认知负荷水平对改变习惯的成功程度具有显著影响,低的认知负荷有利于习惯改变。
   4)行为控制知觉中效能因素比控制因素对行为影响大,该变量与认知负荷水平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5)执行意向是改变习惯的有效认知策略,行为意向的明确程度对行为执行产生决定性影响,其作用可能不仅限于建立自动化联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