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中庸自我结构、测量及其与冲突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
【6h】

大学生中庸自我结构、测量及其与冲突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

1.1.1 自我的概念

1.1.2 自我的测量

1.1.3 自我的文化差异研究

1.1.4 大学生自我的研究

1.2 中庸

1.2.1 中庸的概念

1.2.2 中庸的心理学研究

1.3 中庸自我

1.3.1 中庸自我的研究现状

1.3.2 中庸自我的测量

1.4 冲突应对策略

1.4.1 冲突应对策略的概念

1.4.2 冲突应对策略的一般研究

1.4.3 冲突应对策略与自我的关系研究

2 问题提出及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1.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1.2 问题的提出

2.1.3 研究意义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内容

2.2.3 研究对象

2.2.4 研究方法

2.2.5 研究假设

2.2.6 研究思路

3 研究一 中庸自我理论建构

3.1 中庸自我的内涵

3.1.1 中庸自我的概念

3.1.2 中庸自我的特征

3.2 中庸自我的形成

3.2.1 内在自我双元性作用机制

3.2.2 外在社会文化作用机制

3.3 中庸自我的结构

3.4 中庸自我的评价

4 研究二 大学生中庸自我问卷编制及发展特点研究

4.1 大学生中庸自我初测问卷的形成

4.1.1 目的

4.1.2 方法

4.1.3 结果与分析

4.2 大学生中庸自我正式问卷的确定

4.2.1 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3 大学生中庸自我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3.1 信度检验

4.3.2 效度检验

4.4 大学生中庸自我发展特点研究

4.4.1 大学生中庸自我的总体特征

4.4.2 大学生中庸自我的性别差异

4.4.3 大学生中庸自我的专业差异

4.4.4 大学生中庸自我的年级差异

4.4.5 大学生中庸自我的学校差异

4.4.6 讨论

5 研究三 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与冲突应对策略的相关研宪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工具

5.3.3 程序

5.3.4 数据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不同中庸组别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5.4.2 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与冲突应对策略的相关分析

5.5 讨论与结论

5.5.1 讨论

5.5.2 结论

6 总讨论

6.1 关于中庸自我的理论体系

6.2 关于大学生中庸自我的结构

6.3 关于大学生中庸自我的测量工具

6.4 关于大学生中庸自我的发展特点

6.5 关于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与冲突应对策略的关系

7 总结论与思考

7.1 总结论

7.2 思考

7.2.1 教育建议

7.2.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同西方学者将中国人的自我界定为“集体主义/依赖型自我”比较,“中庸自我”是对中国人自我结构的一种更精确和恰当的描述,能更好地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以及行为。本研究试图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之上,构建出一套比较系统的中庸自我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包括建构中庸自我理论体系,编制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中庸自我问卷,并探讨大学生中庸自我发展特点,以为修正和完善中庸自我的理论体系提供实证依据,也为开展大学生自我和人格教育实践提供指导。研究还探讨了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与大学生在人际冲突情境下应对策略选择之间的相关。研究初步得出了如下结论:
   (1)自编的大学生中庸自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的科学有效的工具。大学生中庸自我是由“适生调控”、“阴阳认知”、“外在平和体验”、“内在适度体验”4个二阶因子构成的多维结构。
   (2)总体上,大学生中庸自我各维度的发展水平排序为:阴阳认知、外在平和体验、适生调控、内在适度体验。
   (3)大学生中庸自我总体及各维度在性别、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在大一和大三两个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一被试在中庸自我问卷上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其他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5)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专院校同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大专院校被试的得分显著高于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
   (6)大学生中庸自我水平同冲突应对策略选择之间存在高度相关,中庸自我问卷得分高的个体在人际冲突情境中更倾向于选择合作型策略,得分低的个体选择合作型和妥协型策略的几率相似。
   中庸自我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相关的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外有所涉及但不多见。本研究在中庸自我理论建构和量表设计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鉴于本人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