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压力情境下任务特征和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6h】

压力情境下任务特征和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及研究背景

1.1 为何选取压力这个变量

1.2 为何选取任务特征和人格因素两大变量

2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的概念

2.2 创造力的维度和测量

2.3 创造力的评估

3 假设提出

3.1 研究1

3.2 研究2

4 实验程序

4.1 预实验:创造力任务难度和有效性的检验

4.2 实验1:认知动机和创意效能的中介作用

4.3 实验2:任务难度和压力水平的影响模式

5 实验结果

5.1 实验1结果

5.2 实验2结果

6 讨 论

6.1 本研究的相关问题探讨

6.2 未来的研究方向

6.3 本研究的意义

6.4 本研究的局限

7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日益兴盛,研究内容也越来越精细化,而这其中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最为庞多和精细,因此难免缺少对创造力影响因素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对此,不少学者呼吁要对创造力进行系统的、整合的研究以达到对创造力的全面认识。此外,随着对创造力的研究日益深入,创造力的本质不断地被挖掘,以往对创造力单一的单维度的测量方式已经无法囊括创造力的全部内容,因此多维度、多方法的研究趋势悄然兴起。本研究遵循这两大趋势,聚焦于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压力源,综合探讨了压力源,认知动机,创意效能和任务难度对创造力不同维度(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观点生成能力)的影响模式。研究1着重探讨了认知动机和创意效能对压力源和创造力不同维度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试图对压力源进行分类;研究2在研究1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压力源类型、压力源水平和任务难度对认知动机、创意效能和创造力的影响模式。
  研究1包含6个实验,均为2(压力源:有无压力源)*2(任务类型:洞察力问题和Wallas和 Kogan创造力测验)的被试间设计,自变量分别为比较压力、评价压力、催促压力、时间压力、冲突压力和负面反馈,中介变量为认知动机和创意效能,因变量为创造性观点生成能力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实验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苏州地区三所院校共320名被试,年龄范围在19到22岁之间,事前对被试的特质焦虑进行测量,保证参与实验的被试的特质焦虑在中下水平。实验结果发现认知动机对比较压力和洞察力以及观点流畅性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对催促压力和时间压力与观点流畅性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对负面反馈和洞察力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创意效能对评价压力和负面反馈与洞察力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研究据此将压力源划分为动机型压力源,效能型压力源和综合型压力源。
  研究2采取2(动机型压力源和效能型压力源)*2(高压力水平和低压力水平)*2(简单任务和困难任务)的混合实验设计,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60名被试,年龄范围在19到22岁之间,同研究1一样事前对被试的特质焦虑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发现动机型压力源通过认知动机影响创造力,任务难度调节了动机型压力源水平和认知动机之间的关系,效能型压力源水平则对认知动机没有显著影响;效能型压力源和任务难度通过创意效能影响创造力,并且当压力源处于高水平,且任务困难时,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压力源,其创意效能均显著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