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媒体的微博传播研究——基于新浪微博的考察
【6h】

电视媒体的微博传播研究——基于新浪微博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论:电视媒体还能不“织围脖”吗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电视媒体在新浪微博上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电视媒体微博的范畴界定

第二节 电视媒体在新浪微博上的开通及使用情况

第三节 电视媒体微博的运营效果分析

第二章 电视媒体使用微博的价值蕴含

第一节 品牌塑造:电视营销的新路径

第二节 互动价值:从“沙发上的土豆”到分享式参与者

第三节 协同生产:微时代的全景化新闻直播间

第三章 电视媒体在微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观念层面:电视媒体在微时代的挣扎与妥协

第二节 操作层面:陷入模式化套路

第三节 伦理层面:规制不健全下微博使用乱象丛生

第四章 微时代电视媒体的解决之道

第一节 转变观念, 正视与微博的关系

第二节 电视媒体微博传播的策略

第三节 电视媒体微博传播的规范考量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微博发展至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不言而喻,报纸、广播、电视等纷纷寻求与微博的结合路径便是明证。电视作为声画合一的媒介集大成者,仍存在生产制作周期长、播出时间固定、内容不易保存、缺少互动等弊端,而发布门槛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微博则恰恰能弥补电视的这些不足。
  本文运用数据和案例综合分析法,以新浪微博上的电视媒体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各级电视媒体微博的开通和使用概况。根据莱文森的媒介进化和补救性媒介理论,笔者结合电视在目前媒介生态中困境及微博的天然优势,总结出微博对电视品牌塑造、与受众互动以及新闻的协同生产方面均蕴含巨大的价值,电视能够也完全有必要借微博之长补自己之短。然而,限于电视媒体一贯处于的传播金字塔尖的高位,在传统传播理念的困囿下不自觉的陷入模式化的宣传套路,官方、形式化、不互动等等都是电视媒体微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另外,电视媒体人作为特殊的群体,其微博兼具私人、组织和公共属性的特征,三种角色之间难以转换,以及自由传播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界限模糊都是规制不健全下微博使用乱象诱发的根源。
  基于此,电视媒体在利用微博传播时需调整观念,创新思维,通过粉丝经营和品牌推广不断延伸荧幕外的二次传播。此外,针对微时代电视新闻滞后的弊端,本文结合布拉德肖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平衡速度和深度的电视新闻微博传播范式;最后,笔者借鉴国外使用社交媒体的规范,认为电视媒体人应提高自律意识和职业素养,秉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审慎对待实名认证微博,避免发布不实信息,防止泄露未播的节目内容,当然如能将公私账号分开不失为上佳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