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益生菌干预的实验研究
【6h】

肠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益生菌干预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肠道多重耐药细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益生菌干预的实验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建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肠道感染动物模型的比较和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益生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干预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肠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模型,研究益生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结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致病菌本身耐药性质的变化,为控制和治疗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奠定基础。
  方法:1.将6周龄雄性BALB/ C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MDR-PA组、MDR-PA+抗生素组和MDR-PA+禁食组。
  2.采用MDR-PA+抗生素组小鼠模型,将8周龄雄性小鼠分组:对照组、MDR-PA组、MDR-PA+LP组和LP组。
  3.方法1和方法2均记录各组小鼠精神状态、粪便及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取回盲部内容物行细菌培养+药敏,结肠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炎症评分、TNF-α和INF-γ浓度检测。方法2中小鼠结肠再行通透性、TER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检测。
  4.采用黏附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益生菌拮抗铜绿假单胞菌粘附与侵袭Caco-2细胞的作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菌培养+药敏,检测细菌耐药性质的变化。
  结果:1.经过处理的三组小鼠较对照组均出现炎症因子TNF-α和INF-γ的浓度明显升高和光镜下出现炎症病变,但MDR-PA+抗生素组的小鼠的炎症因子和炎症评分较另外两组明显升高;镜下观察MDR-PA+抗生素组的炎症病变较其余两组严重。
  2. MDR-PA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旁路的通透性存在异常增加,伴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降低和异常分布。炎症因子TNF-α和INF-γ浓度增高。LP干扰后,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旁路的通透性降低,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1表达分布接近正常,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因子TNF-α和INF-γ浓度减少接近正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益生菌呈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MDR-PA黏附和侵袭Caco-2细胞,当益生菌剂量为109 CFU时,MDR-PA侵袭力下降了86%。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DR-PA可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随着MDR-PA剂量的增加肠上皮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LP可有效抑制MDR-PA对Caco-2细胞诱导凋亡,且黏附抑制法较竞争性排斥法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4.益生菌干预后,铜绿假单胞菌的美罗培南(MEM10ug)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110)或氨曲南(ATM-30)和头孢他啶(CAZ-30)的药敏直径均较MDR-PA组直径增大,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三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肠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动物模型,各模型间有其不同特点。
  2.益生菌可以治疗小鼠肠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3.益生菌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株黏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
  4.益生菌可以减弱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质,但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