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州地区不同年份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6h】

苏州地区不同年份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本院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产原因及并发症的总结分析,为如何预防和减少VLBWI的出生及减少重要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产科分娩的,且生后半小时内收治入NICU的体重在1000g~1499g的482例早产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新生儿情况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诊断,住院天数,出院时转归。母亲情况包括:年龄,有无胎膜早破(PROM)、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糖尿病(GDM)、羊水过少等妊娠期合并症,产前是否定期产检,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生产方式,是否为初产,是否为多胎,是否为试管婴儿,保胎时间,产前所查指标如阴道分泌物、血象、CRP等的阳性情况。
  将研究对象根据出生年份分为2012-2013年组(A组)和2014-2015年组(B组)。分组依据为:(1)2014年起单独二胎开放,2015年起二胎全面开放,新生儿的出生率逐步增加。(2)2014年起我院产科成为苏州地区高危产妇救治中心,全面实施新生儿宫内转运,使高危新生儿的出生率增加。(3)2014年起我科开始广泛使用床边B超机行头颅B超。
  所有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和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这两组VLBWI早产原因及并发症等的变化。
  结果:
  1.基本因素分析:
  (1)A组共计VLBWI206例,B组共计VLBWI276例;组间比较在数量上有上升趋势;两组VLBWI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50.00%:50.00%VS46.74%:53.26%,P=0.478),SGA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9.13%VS23.91%,P=0.198)。
  (2)出生体重构成比的比较:B组中1000~1100g者较A组有所增加(14.08%VS20.65%,P>0.05),但1101~1200g、1201~1300g和1301~1400g均较A组略下降(18.93%VS17.39%,P>0.05;27.67%VS26.09%,P>0.05;28.16%VS21.74%,P>0.05);B组中1401~1499g者较A组有所增加(11.17%VS14.13%,P>0.0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3)胎龄构成比的比较:B组中<28周者较A组明显增多(2.43%VS7.61%,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28~32周者较A组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69.42%VS73.19%P>0.05,),B组中32~34周和>34周者较A组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18.45%VS13.41%,P>0.05;9.71%VS5.80%,P>0.05)。
  (4)其他因素:母亲平均年龄,平均保胎时间等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定期产检的例数B组较A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76.21%VS84.42%,P=0.037)。但在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母亲初产、剖宫产数等方面,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
  2.早产原因分析:
  A组VLBWI早产原因依次为:PROM(37.38%),双/多胎妊娠(26.70%),PIH(26.70%),不明原因(21.84%),试管婴儿(10.19%),GDM(6.31%),羊水过少(5.83%),胎盘早剥(5.34%),胎窘(5.34%),ICP(4.85%),父母同房(2.91%),母亲感染(2.43%),前置胎盘(2.43%)。
  B组VLBWI早产原因依次为:不明原因(30.80%),双/多胎妊娠(30.80%),PROM(26.45%),PIH(24.64%),GDM(13.41%),试管婴儿(11.96%),胎窘(7.61%),前置胎盘(4.71%),胎盘早剥(3.99%),羊水过少(3.62%),ICP(3.62%),母亲感染(1.81%),父母同房(0.72%)。
  本组资料显示:近年来VLBWI早产的主要因素由PROM变为双/多胎妊娠及不明原因,B组中PROM较A组明显减少(37.38%VS26.45%,P=0.010),而GDM和不明原因早产和母亲产前生殖道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率、母亲产前血象检查结果偏高的例数B组较A组明显增加(6.31%VS13.41%,P=0.011;21.84%VS30.80%,P=0.028;19.42%VS38.04%,P=0.000;43.20%VS57.97%,P=0.001)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3.住院转归及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住院转归:两组VLBWI的平均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愈率、自动出院率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75.73%VS77.17%;14.08%VS15.22%,P>0.05),死亡率及转院率略有下降亦无显著性差异(5.83%VS4.35%;4.37%VS3.26%,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主要并发症比较:与A组相比较,B组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少(31.07%VS16.30%,P=0.000);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低蛋白血症、颅内出血(IVH)、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多(P均<0.05);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胆汁淤积、继发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继发败血症(血培养阴性)、肺出血、动脉导管未闭(PDA)、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硬肿症(SN)、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近年来苏州地区VLBWI的出生率逐步增加,其中胎龄≤32周的特别是<28周的VLBWI的出生率增加趋势明显,而胎龄>32周的VLBWI的出生率相对减少,提示围产期保健工作亟待加强。
  2.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GDM等妊娠并发症检出率有所增加。
  3.本组资料显示目前本地VLBWI的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不明原因早产及双/多胎妊娠,而非以往的PROM等妊娠合并症。
  4.VLBWI的主要并发症中低血糖的发生有所减少,而NRDS、IVH、低蛋白血症、AOP及电解质紊乱有所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