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我损耗下承诺方式对减少大学生失信行为的研究
【6h】

自我损耗下承诺方式对减少大学生失信行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自我损耗研究综述

2.2 承诺研究综述

2.3 承诺、自我损耗与失信行为的关系研究

3 研究构思

3.1 研究目的假设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意义

4 研究一 承诺方式对减少失信行为的影响调查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2 研究方法与程序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5 研究二 自我损耗下诱导承诺方式对失信行为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程序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6 研究三 自我损耗下主动承诺方式对失信行为

6.1 研究目的与假设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程序

6.4 结果与分析

6.5 讨论

7 总讨论

7.1 不同的承诺方式对减少失信行为的影响不同

7.2 自我损耗状态的出现会导致失信行为的增多

7.3 诱导书面承诺对自我损耗下失信行为的减少有显著效果

7.4 主动发誓承诺对自我损耗下失信行为的减少有显著效果

7.5 群体效应对减少因自我损耗产生的失信行为的潜在影响

8 结论与启示

8.1结论

8.2教育启示

9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诚信品质作为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品质,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中华美德,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诚信危机却逐渐不断升级,成为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针对个体说谎、作弊、造假等一系列失信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从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的视角来看,这些失信事件的发生,除了与整个社会诚信文化缺失有关,更多的是受个体自我控制失败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如果个体的心理资源被先前的自我控制任务所消耗了,那么处于自我损耗下个体的失信行为将会增加。此外,由于受到可以从失信行为中获利的诱惑,个体会在自我利益导向和社会认可导向的想法之间产生动机冲突。相比于未出现自我损耗的被试,自我控制能力受损的个体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易产生作弊、欺诈行为的情境诱惑,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进一步加重自我损耗对失信行为的消极后效(Mead,Baumeister,Gino,Schweitzer& Ariely,2009)。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和减少由自我损耗所导致的失信行为增多的现象呢?本研究通过引入承诺变量,来探讨承诺方式在诱导实施和主动实施这两种条件下对自我损耗下失信行为的修复效果。
  本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的:研究一通过开放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承诺方式(包括书面承诺、发誓承诺和口头承诺)对失信行为的影响;研究二通过注意控制实验范式和阅读速度测验探讨了自我损耗下诱导做出的承诺方式对失信行为的影响;研究三通过习惯改变实验范式和心理学常识测验探讨了自我损耗下主动做出的承诺方式对失信行为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1)不同的承诺方式对失信行为的影响不同。在日常情境下,个体在选择口头承诺时,最容易产生失信行为,在选择书面承诺时最不容易产生失信行为,发誓承诺产生失信行为的几率大于书面承诺,小于口头承诺。
  (2)自我损耗会增加个体做出失信行为的可能性。处于高自我损耗状态下的个体相比低自我损耗状态下的个体更容易做出失信行为。
  (3)当个体被诱导做出承诺时,书面承诺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自我损耗产生的失信行为的发生,但发誓承诺方式和口头承诺方式,并不能显著减少个体在自我损耗后产生的失信行为。
  (4)当个体主动做出承诺时,不管是哪种承诺方式都可以有效减少因自我损耗导致的失信行为的发生。其中,相比高自我损耗状态,发誓承诺对低自我损耗状态下失信行为的预防作用更明显;但书面承诺和口头承诺在减少自我损耗所导致的失信行为的作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