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初探——以苏州工业园区居住用地为例
【6h】

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初探——以苏州工业园区居住用地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及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研究评述

第三章 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

3.2 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3.3 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3.4 评价方法及权重计算

3.5 小结

第四章 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实证

4.1 案例地区概况

4.2 实证地块类型的选取

4.3 现代大道沿线类型评价

4.4 距离圆融中心区远近类型评价

4.5 综合评价

第五章 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规划策略

5.1 功能开发布局策略

5.2 交通结构规划策略

5.3 开放性街区空间营建策略

5.4 开发规模控制策略

5.5 小结

第六章 结 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在以功能分区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思想指导下,土地利用单一、城市功能机械分隔成为城市建设常态,由此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出现大尺度街道空间、单一功能区、长时间出行距离等现象,导致城市多样性丧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活力和功能间的有机联系。在城市发展新要求下,由单一功能开发转向混合功能建设,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研究城市土地混合使用开发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把土地混合使用作为研究主题,以城市微观层面作为研究视角,通过相关概念界定、理论总结、评价研究、实证分析,对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及规划做出初步探索。
  本文首先对土地混合使用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通过研究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明晰国内外关于土地混合使用相关评价方法的实践概况和特点,进而讨论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的原则、主体、内容及要点。
  在此基础上,依靠层次分析法,建立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级。通过评价体系对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并把苏州工业园区居住用地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功能使用、建筑形态、交通组织、规模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探究相关要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本文希望通过建立微观层面土地混合使用评价机制,并以苏州工业园区居住用地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从混合使用视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优势,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布局,促进城市混合功能建设发展探索一种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