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血尿酸和肾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6h】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血尿酸和肾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主要仪器

3 主要试剂

4 研究方法

5 心力衰竭患者的随访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3.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

4.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 ro BNP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5.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6.肾功能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讨论

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 ro 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判价值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血尿酸及肾功能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Abbrevoation)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血尿酸和肾功能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判的价值。
  方法:1.选择2014年06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18例,男54例,女64例,年龄37~93岁,平均(73.44±10.67)岁。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心功能I级组26例、Ⅱ级组36例、Ⅲ级组31例和Ⅳ级组25例。
  2.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次日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注入抗凝试管,2小时内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次日早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UA、BUN、Cr、GLU、TG、TC、LDL-C和HDL-C等)。
  3.随访:随访每位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月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 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的浓度变化。
  结果:1.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为(257.19±76.06)pg/ml、(1385.47±544.54)pg/ml、(4374.51±1886.90)pg/ml和(12350.72±4881.42)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呈上升趋势。在118例患者中,不同的LVEF值按45%为界值分为两组,LVEF值≥45%患者76例归为HFPEF组,NT-proBNP水平为(2212.01±964.18)pg/ml;LVEF值<45%患者42例归为HFREF组,NT-proBNP水平为(9560.12±4275.11)pg/ml,LVEF值<45%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LVEF值≥45%组,两组间NT-proBN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 NT-pro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75,P<0.01),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LVEF值降低而升高。
  2.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MAC E事件,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其中非事件组93例,其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3242.89±1534.71)pg/ml和(1173.37±541.78)pg/ml;事件组25例,其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分别为(12350.72±4881.42)pg/ml和(5874.17±2932.50)pg/ml,分别将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事件组患者NT-proBNP治疗后的下降幅度为62.37%,事件组患者NT-proBNP治疗后的下降幅度为48.34%,两组间NT-proBNP治疗前后的下降幅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大、下降明显的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机率小,而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小、下降不明显的患者发生MACE事件的机率大。
  3.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的患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41.65±45.05)μ mol/L、(349.06±68.12)μ mol/L、(436.45±87.13)μ mol/L和(515.44±133.78)μ mol/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血尿酸值越高,呈上升趋势。
  4.心功能Ⅰ级组尿素氮为(5.45±1.25)mmol/L,肌酐为(66.95±18.16)μ mol/L;Ⅱ级组尿素氮为(6.81±2.16)mmol/L,肌酐为(85.94±21.17)μ mol/L;Ⅲ级组尿素氮为(9.42±3.58)mmol/L,肌酐为(97.73±30.69)μ mol/L;Ⅳ级组尿素氮为(11.39±4.04)mmol/L,肌酐为(117.16±55.99)μ mol/L,各组间肾功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肾功能指标越高,呈上升趋势。
  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LVEF值的下降而升高,与LVEF呈负相关。
  2、经内科规范治疗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明显者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 E)的发生率低于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不明显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逐渐升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判指标。
  4、肾功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相关,随着心功能恶化,肾功能指标逐渐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