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及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6h】

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及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颈部血管超声的多模式影像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基于血管超声的多模式影像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性病变

不足与展望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学术活动及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基于颈部血管超声的多模式影像评估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
  目的:
  基于颈部血管超声(CDU)的多模式影像评估椎动脉(VA)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住院以头痛、头晕为主诉的患者159例,均行颈部血管超声( caroti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
  将CDU与CTA和/或DSA检查结果一致的150例研究对象,根据单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颅内段是否有狭窄分为两组:狭窄组、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组。狭窄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5~76岁,平均(42±11)岁;单纯椎动脉发育不全(VAH)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0~57岁,平均(30±10)岁。对照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23~65岁,平均(38±11)岁,两侧VAD>2.5 mm,椎动脉全程无狭窄。
  纳入标准:(1)CDU、CTA和/或DSA影像学资料完整;(2)狭窄组:一侧椎动脉管径(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且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单纯VAH组:一侧VAD≤2.5 mm或与对侧VAD比值<1/1.7,椎动脉全程未见狭窄。
  排除标准:(1)两侧VA狭窄或椎动脉发育不全;(2)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椎动脉颅外段或锁骨下动脉狭窄,VA颅内段闭塞等;(3)大动脉炎或烟雾病;(4)脑肿瘤等非血管源性头晕或头痛;(5)孕妇及儿童;(6)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患者;(7)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颈部血管超声(CDU)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技术检测并记录VA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血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时均平均峰值血流速(mean time-averaged peak velocity,TAPV),VA管径(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并计算VA血流量及阻力指数差值(ΔRI),其中VA血流量(ml/min)=π×(D/2)2×TAPV(D代表VA管径),阻力指数差值(ΔRI)=两侧椎动脉RI的差值。
  评估颈部血管超声与CTA和/或DSA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三组间VA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狭窄组患侧、单纯VAH组的VAH侧、对照组的右侧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VA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VA颅内段狭窄的可行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
  结果:
  1. CDU诊断VA颅内段狭窄与CTA和/或DSA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743, p<0.05。
  2. VA椎间段的RI诊断VA颅内段狭窄准确性较高:VA椎间段RI诊断准确性较高,RI差值、EDV有一定准确性,PSV的诊断准确性较差:其中,RI为0.754、RI差值为0.151、EVD为9.5cm/s是诊断VA颅内段狭窄最佳界值(最大尤登指数分别为0.695、0.605、0.495,敏感度分别为83.8%、63.6%、81.6%,特异度分别为85.7%、96.9%、67.9%,准确度分别为87.3%、80.2%、67.7%)。
  3. VA椎间段的血流量及VAD诊断VA颅内段狭窄有一定准确性:血流量为56.52ml/min、VAD为2.095mm是诊断VA颅内段狭窄最佳界值(最大尤登指数分别为0.383、0.381,敏感度分别为89.8%、87.6%,特异度分别为48.5%、50.5%,准确度分别为79.5%、65.2%)。
  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能实时动态、准确判断VA颅内段狭窄,是评估后循环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第二部分:探讨椎动脉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VA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与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的相关性。
  方法:
  经颈部血管超声(CDU)、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证实为单侧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362例。每例按VA颅内段是否有重度狭窄或闭塞分患侧及健侧。根据病变部位与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关系:分为PICA分出前组(73例)及PICA分出后组(289例)。
  后循环缺血症状:伴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等临床表现,MRI-DWI上VA及PICA供血区见缺血灶;无后循环缺血症状:仅伴单纯头晕、眩晕,MRI-DWI上VA及PICA供血区无缺血灶。依据有无后循环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133例)及无症状组(229例)。
  VA颅内段重度狭窄有症状者76例(PICA分出前10例,PICA分出后66例),无症状者167例(PICA分出前6例,PICA分出后161例);VA颅内段闭塞有症状者57例(PICA分出前51例,PICA分出后6例),无症状者62例(PICA分出前6例,PICA分出后56例)。
  CDU检测、记录并分析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PSV)、舒张期末血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及椎动脉管径(VAD)及血流频谱形态。比较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患侧与健侧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VA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的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VA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CI症状的相关性分析,采用2×2交叉列联表进行pearson卡方检验并计算相依系数。
  结果:
  1.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PICA位置相关:患侧VA椎间段与健侧比较,其PSV、EDV、RI及VAD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侧VA椎间段PSV、EDV、RI与PICA位置明显相关(p均<0.05),而VAD与PICA位置无关(p>0.05)。
  2.椎间段频谱形态与PICA位置关系: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椎间段血流频谱呈“单峰型”;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于PICA分出后血流频谱呈“高阻型”。
  3. 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CI关系:VA颅内段重度狭窄部位与PCI症状无明显相关性(相依系数=0.023,p=0.782),而VA颅内段闭塞部位与PCI症状显著相关(相依系数=0.623,p<0.05),且VA颅内段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者,其PCI症状较重。
  结论:
  1.后循环缺血与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有关,VA颅内段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者,其后循环缺血症状较重;
  2.颈部血管超声能无创、实时动态评估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ICA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