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6h】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研究结果

一、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的躯体化症状的比较

三、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比较

四、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比较

五、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比较

六、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的发病背景的比较:

三、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的躯体化症状的比较

四、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比较

五、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比较

六、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比较

七、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的论文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抑郁症可以诱发躯体疾病,加重躯体疾病的痛苦体验,躯体疾病可以是情感问题的直接结果,抑郁症与心肌梗死及癌症的发病有关。躯体化障碍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常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本研究主要探讨重刑犯服刑人员的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服刑人员躯体化障碍发病与抑郁症的疾病特征,并试图为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避免监狱内医疗资源的浪费。
  方法:
  本研究以江苏省某监狱2014年1月-2017年2月间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由3位具有精神科领域专业知识及丰富临床经验的全科医师对服刑人员进行躯体化障碍及抑郁症进行筛选与诊断。躯体化障碍患者均符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抑郁症患者均符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最终纳入躯体化障碍患者55例,抑郁症患者5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1-55岁,均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所有入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应用 SPSS19.0统计软件对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患者两组间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患者在主要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1、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在年龄、(捕前)职业、婚姻状态、家庭经济情况方面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居住地在躯体化障碍组及抑郁症组间见统计学显著差异,躯体化障碍组农村户口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70.91% vs.38.18%, P=0.001)。躯体化障碍组的发病年龄显著小于抑郁症组患者(P=0.041);同时,躯体化障碍组患者病程显著长于抑郁症患者(P<0.0001);发病诱因在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间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躯体化障碍组患者躯体疾病率显著高于抑郁组(34.55% vs.10.91%),抑郁症患者心理应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躯体化障碍组(78.18% vs.47.27%),抑郁症组抑郁症家族史率显著高于躯体化障碍组(36.36%vs.12.73%,P=0.004)。躯体化障碍组患者服刑年限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01)。
  2、躯体化障碍组患者主诉涉及的系统数目为(3.69±1.46)个,主诉不适总数目(6.05±1.37)个;躯体化障碍组中,38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的主诉,48例患者出现皮肤系统主诉,36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主诉,44例患者出现循环系统主诉,35例患者出现骨骼肌肉系统主诉,38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主诉,33例患者出现生殖系统主诉,36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主诉。抑郁症组患者主诉涉及的系统数目为(2.44±1.03)个,主诉不适总数目(2.80±1.21)个;抑郁症组中,16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的主诉,19例患者出现皮肤系统主诉,22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主诉,17例患者出现循环系统主诉,27例患者出现骨骼肌肉系统主诉,17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主诉,22例患者出现生殖系统主诉,25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主诉;躯体化障碍组主诉系统数目、主诉不适总数目、各系统主诉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患者。
  3.躯体化障碍组患者躯体化评分(P=0.035)、强迫评分(P=0.020)偏执评分(P=0.045)显著高于抑郁症组患者;躯体化障碍组患者敏感评分(P=0.022)、抑郁评分(P=0.002)、恐怖评分(P=0.029)、精神病性评分(P=0.048)、SCL-90评分(P=0.042)显著低于抑郁症组患者;焦虑评分(P=0.102)及敌对评分(P=0.686)在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4、躯体化障碍组患者仅表现为轻度抑郁,抑郁症组患者则表现为中度至重度抑郁,躯体化障碍组患者HAMD量表总分显著低于抑郁组患者总分(P<0.001)。HAMD量表5项因子可见,躯体化障碍组患者的躯体因子分值显著高于抑郁症组患者(P=0.003);躯体化障碍组体重因子分值显著低于抑郁症组患者(P<0.001);躯体化障碍组认知障碍因子显著低于抑郁组患者(P<0.001);躯体化障碍组患者迟缓因子显著低于抑郁组患者(P<0.001);睡眠因子躯体化障碍组与抑郁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80)。
  5、躯体化障碍组患者EPQ-E评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患者(P=0.043);躯体化障碍组患者 EPQ-N评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组患者(P=0.013);躯体化障碍组患者EPQ-P评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患者(P=0.022);躯体化障碍组患者EPQ-L评分高于抑郁症组患者(P=0.035)。
  结论:
  1、躯体化障碍和抑郁症在年龄、职业、婚姻状态、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情况方面等一般临床资料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但居住地在躯体化障碍组及抑郁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躯体化障碍患者以慢性起病为主,慢性病程;抑郁症患者多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躯体化障碍患者多系统、多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其症状较抑郁症多,症状所涉及的范围比抑郁症广。
  3、躯体化障碍患者整体心理状态较抑郁症患者好,但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可引发多种复杂的心理改变和精神症状,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具体心理问题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躯体化障碍有关注躯体化症状、强迫;而抑郁症患者则人际敏感、多疑、偏执、精神的心理。
  4、躯体化障碍组和抑郁症组都存在抑郁情绪,躯体化障碍组患者仅表现为轻度抑郁,多伴有抑郁、焦虑情绪,抑郁症患者则表现为中度至重度抑郁,大多数有躯体障碍患者会同时伴有明显的情绪问题,躯体化障碍伴有的抑郁情绪也给它与抑郁症的鉴别、诊断带来了困难。
  5、抑郁症患者更多孤僻,好独处,感觉迟钝,对人抱有敌意、多疑等特征,体化障碍患者具有外向、述情能力高,感觉灵敏,对人较友好等特征,躯体化障碍患者较抑郁症患者的性格更外喜欢表露和倾诉,常常向外界倾诉自己躯体不适的感受,并且依赖性强,更倾向于掩饰心理和情绪问题,人格特点均与临床特征相符合。

著录项

  • 作者

    钱波;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公共卫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锬;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9.41;
  • 关键词

    服刑人员; 躯体化障碍; 抑郁症; 发病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