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β-内啡肽在电针抗抑郁快速起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β-内啡肽在电针抗抑郁快速起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及β-内啡肽在下丘脑和血浆中含量的变化,探索电针抗抑郁快速起效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克,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药物组、电针组。采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造成抑郁症模型大鼠。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模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灌胃。药物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片1.8mg/Kg,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100m1/kg溶液灌胃。电针组:选择2Hz针刺“百会”、“印堂”穴,同时用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持续7天。在7天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行为学(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和糖水消耗量。运用酶联免疫(ELISA)技术测定大鼠下丘脑及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下丘脑弓状核内μ受体水平。
   结果:
   1.各组体重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7天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的体重均有增长,但均低于正常组(P<0.01),组间比较未见差异(P>0.05)。
   2.各组糖水消耗量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7天后,电针组糖水消耗量显著上升(P<0.01),高于药物组(P<0.05),但未及正常水平(P<0.05)。
   3.各组行为学评分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积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P<0.01)。治疗7天后,在水平分上,电针组显著上升,高于药物组(P<0.01),与正常水平相当(P>0.05)。在垂直分上,药物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未见差异(P>0.05)。
   4.与正常组相比,抑郁模型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下降(P<0.01)。在治疗7天后,药物组、电针组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电针组增长幅度高于药物组(P<0.05),但未及正常水平(P<0.01)。
   5.抑郁症大鼠存在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弓状核μ受体平均光密度下降。治疗7天后,下丘脑药物组、电针组β-内啡肽含量仍呈下降趋势,其中,电针组下降明显(P<0.01),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μ受体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P<0.01),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但未及正常组水平(P<0.05)。
   结论:
   1.电针可以快速提高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和下丘脑μ受体表达,同时促进下丘脑β-内啡肽合成与释放,改善抑郁症大鼠的行为变化。
   2.电针快速起效可能通过β-内啡肽能系统发挥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