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以高师学生环境素养测评为例
【6h】

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以高师学生环境素养测评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环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第一节环境素养概念的出现

一、素质与素养

二、环境素养概念的提出与传播

第二节环境素养的内涵、层次与结构

一、西方关于环境素养内涵的论述

二、环境素养的内涵在环境教育目的中的体现

三、环境素养的内涵在环境课程目标中的体现

四、环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的构建

第二章人类环境素养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节人类环境素养的萌芽期

第二节古代朴素的环境素养

第三节近代的环境素养

一、西方唯心主义自然哲学流派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

二、西方唯物主义自然哲学流派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

三、中国近代的环境思想

第四节现代的环境素养

一、从《寂静的春天》到《21世纪议程》

二、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第三章国内外环境素养测评研究概况

第一节国外环境素养测评研究概况

一、环境素养测评的起因

二、测评要素及经典量表

三、国外主要环境素养测评概况

第二节国内环境素养测评研究概况

一、国内主要环境素养测评简介

二、我国环境素养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高师学生环境素养调查问卷设计及分析

第一节高师学生环境素养调查问卷设计及说明

一、测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建立研究假设

三、调查学校

四、调查对象

五、调查指标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高师学生环境素养测评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一、预备调查及项目筛选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五章高师学生环境素养的总体状况

第一节调查样本的情况

第二节高师学生环境素养的总体评价、系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一、大学生环境知识的状况

二、大学生环境态度的状况

三、大学生环境行为的状况

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对比

五、不同学校之间大学生环境素养的对比

六、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

七、小结

第六章大学生个人、家庭状况对其环境素养的影响

第一节学生个体特征与其环境素养

一、学生性别差异与学生的环境素养

二、学生的文理偏好与其环境素养

第二节大学生家庭状况与其环境素养

一、学生的家庭人均收入与学生的环境素养

二、父母文化、父母职业与大学生的环境素养

三、学生家庭居住地与其环境素养

第七章高师环境教育与大学生环境素养

第一节从课程设置看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现状

一、研究方法

二、分析结果

三、小结

第二节高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知、参与与其环境素养的关系

一、大学生对环境教育作用的认识与其环境素养

二、大学生对环境教育参与态度及参与情况与其环境素养的关系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

一、理论总结

二、实证研究及其结论

三、本文的创新点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大学环境教育调查表

附录二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中,西方学者提出了环境素养的概念.由于环境素养涉及的领域非常广,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综合国内外有关环境素养的论述,该文提出了环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丰富了我国的环境素养理论体系.我们认为,环境素养是人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和形成的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知识、意识、行为的总和.人类的环境素养是随着其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环境意识具有不同的特点.环境素养测评是随着环境保护运动兴起而产生的,环境素养测评要素主要涉及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的测评.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测评没有公认的量表,相比之下,环境态度测评是发展得最为成熟.环境态度测评中,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