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基于江苏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的教育资源配置新模式
【6h】

教育经费投入的非均衡研究——基于江苏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的教育资源配置新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江苏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分析

二、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分析

三、经济水平与教育经费投入相关分析

第二节江苏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分析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客观现实性

二、教育发展不均衡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发展不均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经费投入非均衡模式的实践依据

第一节我国非均衡发展模式的实践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创新

二、建国以来政府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第二节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现状分析

一、“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的施行

二、“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所引发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教育经费投入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二、教育相对均衡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适应于地区差异的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新模式——政府

第一节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新模式实践的可行性

一、新时期政府公共责任的凸显

二、江苏地区推行非均衡教育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

第二节预算内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的新模式

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工资统一发放的可能性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三、助学贷款发放的长期性与范围的扩大性

四、教育税种、税率的适应性、创新性

五、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化运作的尝试

六、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校布局

第四章适应于地区差异的预算外教育经费配置新模式——市场

第一节市场机制在教育经费配置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要性

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特殊性

第二节预算外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的新模式

一、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创新性

二、“教育券”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激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四、发行教育彩票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江苏该如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的实际现状,制定科学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现区域教育、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共进,这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立足点。 本文先用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江苏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尤其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其中主要以教育经费为研究的切入口。以教育经费为研究的切入口,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就现阶段而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最终还是都回落到财力问题上来。教育发展不均衡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将会阻碍经济的优质、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要实现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区域教育的相对均衡发展。政府的道德责任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必须开阔思路,创新思维,转变策略,积极构建新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由于教育经费又分预算内教育经费和预算外教育经费两部分,它们又分别是与政府和市场这两种不同机制和调控手段相适应的,因此,本文将按照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