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代洪武至正德年间的翰林院与文学
【6h】

明代洪武至正德年间的翰林院与文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上编综论第一章儒家经学思想与明代翰林文学

上编综论第二章北宋馆阁学士与明代翰林文学

上编综论第三章明朝翰林文学中的地域性因素

中编作家作品论·明代洪武至景泰间的翰林院与文学第四章洪武年间的翰林院与文学

中编作家作品论·明代洪武至景泰间的翰林院与文学第五章与三杨台阁体风格不同的翰林作家

中编作家作品论·明代洪武至景泰间的翰林院与文学第六章台阁体

中编作家作品论·明代洪武至景泰间的翰林院与文学第七章正统到景泰年间的翰林院与文学——处于颓势中的翰林文学

下编作家作品论·翰林馆阁文学的渐变与复振第八章天顺到成化间的翰林院文学创作

下编作家作品论·翰林馆阁文学的渐变与复振第九章成化、弘治年间的翰林作家

简短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明朝的翰林院文学在明代的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前七子崛起之前,翰林院作家的创作为天下所景仰,风靡全国,成为明代洪武至正德年间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翰林院的建制和翰林官员的升迁路径为培养纯粹的馆阁作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明初一大批作家对建立本朝的翰林馆阁文学进行理论探索,形成一定的共识,经过创作实践,逐渐出现了所谓“台阁体”的雏形。在诗歌创作上,数派并存的明初诗坛逐渐确立以《唐诗品汇》为宗的学习范本,确立明代馆阁诗歌宗唐的方向;在散文创作上,明代的翰林作家追溯馆阁文学的渊源,从理论上探讨要广泛地学习先秦、两汉、唐、宋散文,逐渐过渡到以“唐宋八大家”散文为学习对象的创作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杨士奇起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在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盛行以“三杨”为首、以翰林作家创作为主的台阁体,几乎达六十余年。在“台阁体”逐渐形成之前和流行之时,翰林院中也有部分作家的创作和三杨等人的创作存在着区别。随着“台阁体”流弊渐多,馆阁文学创作万喙一声,在景泰、天顺年间失去活力,但是这个时期翰林作家却很多,作品繁富。翰林作家的风格慢慢地出现了转变,有的创作艳体诗歌,有的创作风格雄奇的作品,有的讲求文采,有的原道宗经为文,等等。邱溶的创作早于李东阳,他提倡要实用为文、讲究考据,文风俊洁;以考证为文的观点为稍后于他的程敏政所遵循并在创作中付诸实践。成化至正德时期,李东阳重振翰林院馆阁文学,他和友人、学生组成以翰林作家为主体的茶陵派,这是一个创作上与三杨“台阁体”有一定区别的作家群体,体现为诗歌创作上既宗唐又出入宋元,散文创作上风格比较清峻整洁,注重文学特性。较之“台阁体”作品浓厚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个时期翰林院作家创作的文学意味比较强烈,儒家比德、载道的文学观有所减弱。但是兼具儒家学者身份的作家是明代翰林院的第一批馆阁作家,所以从明代翰林院建立的时候起,翰林文学即笼罩着浓厚的儒家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到成化、弘治年间都没有发生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