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方言词语研究
【6h】

《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方言词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 《儿女英雄传》的研究价值

第一节 文康及其《儿女英雄传》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语言的独特性

第三节 《儿女英雄传》中方言词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方言词语初探

第一节方言词的界定

第二节《儿女英雄传》中北京方言词语的概貌

第三节 《儿女英雄传》时期的旗人语

第三章特色量词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量词词缀的变化

第二节 量词“个”的弱化

第四章 特色称谓词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姑奶奶”一词的演变

第二节 “娘儿们”一词的发展

第三节 “爷们”;“爷儿们”;“爷们儿”

结 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论文主要对《儿女英雄传》中的北京方言词语进行了研究,并对北京方言的演变与发展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全文首先综合前辈们的观点介绍了《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从作品内部语言的比较和与历史上其他同类语料的比较论述了作品语言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从训诂学、方言学、民俗学三个角度论述了《儿女英雄传》的研究价值。 然后,对北京方言词语进行了界定,以此为标准描写了《儿女英雄传》中北京方言词语的概貌,并针对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强时代性的“旗人语”进行了论述,将“旗人语”与“满语词”相区别,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它们是根据满人的习俗,以汉语语素创造出的,流行于旗人的口中。 接着,文章的第三章将《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进行比较,从整体的角度论述了北京方言词语中特色量词的发展规律,如:量词词缀的变化,量词后缀“儿”比后缀“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有取代后缀“子”的迹象;量词“个”的弱化,“俩”、“仨”的弱化形式被保留下来,“五畦”、“六哇”、“几呀”等形式却没有。 文章的最后,以《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北京方言词语进行了个案分析,探究出一系列特色称谓词的演变与发展规律。如:“姑奶奶”一词从《红楼梦》到现在词义发生的变化有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娘儿们”一词则经历了词义扩大、实词“儿”的词缀化等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