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中国电影中的父亲形象看中国家庭伦理的变迁
【6h】

从中国电影中的父亲形象看中国家庭伦理的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中国电影对父亲形象的反思

第一节父亲——儒家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第二节传统家庭伦理根基的动摇

父亲权威的戏剧性失落

传统父权的全面退败

第三节新型家庭伦理的创建

“国防影片”和“十七年”电影

“新时期电影”

第四节向传统家庭伦理的回归

第二章民主、自由、平等与传统“孝”文化的冲突

第一节第五代与第六代的不同策略

第二节港台导演的实验

嬉笑怒骂的周氏喜剧

严肃认真的李安电影

第三章中国家庭伦理关系的转变

第一节父亲形象的演变

第二节传统“孝”文化的转变

第三节父权家长制的瓦解

第四节由“以家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第五节中国家庭伦理将如何自处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父亲”在“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有着特殊的内涵,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亲形象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关于家庭、国家、社会和文化想象的重要能指符号。 在不同时期的电影中,父亲形象呈现出不同姿态。中国早期电影展示了父亲威严的悲剧性失落;第四代电影塑造了革命的父亲,并在文革后重建了父亲形象;第五代影片经历了消极病态的封建父亲向人性化父亲转化的过程;第六代影片反映了当下父亲形象的多样化;港台电影提出了父亲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前的策略……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回顾,从父子关系、父权实施方式以及父权实施结果三个方面探讨了父亲形象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透视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变迁。经过对不同时期影片中父亲形象的比较分析,本文总结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三个方面的变化:传统“孝”文化的转变、父权家长制的瓦解、由“以家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家庭伦理正面临巨大的道德困境。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家庭伦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从传统家庭文化和后现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克服不合理因素,与时俱进,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家庭伦理,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中国家庭伦理的自处之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