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关于农民在旧制度下的地位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东方农民和农民问题

一、东方农民处于最低层的社会地位

二、东方国家解决农民问题的构想

第二节列宁、斯大林对农民分化的新认识

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大多数农民贫困化

二、俄国农民仍受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的压迫和剥削

第三节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农村的阶级分析

一、中国农民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大部分开始陷于贫困化境地

二、帝国主义侵略更加深了中国农民的苦难

三、中国农民开始分化为几个不同的阶层,大多数农民陷于破产境地

第四节经典作家上述思想的综合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东方农民社会地位的共同性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东方农民社会地位认识的程度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章关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节关于农民革命作用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东方农民具有重要的革命作用

二、列宁、斯大林肯定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毛泽东提出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二节关于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和无产阶级领导东方民主革命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掌握领导权的思想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新发展

第三节关于农民与工人阶级联盟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从工农联合革命的政治联盟到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联盟的新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依靠工农两个阶级联盟的力量夺取革命胜利的思想

第四节经典作家上述思想的综合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共同性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理论的各自特点

第三章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

第一节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解决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原则

二、列宁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

三、毛泽东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

第二节经典作家上述思想的综合分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从提出东方革命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到提出争取土地民主制和土地国有化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解决东方农民土地问题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从土地革命、土地国有到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平均使用”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土地国有到土地农有的思想

第四章关于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关于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君主专制统治的认识和关于创建新型无产阶级及国家政权的思想

二、列宁关于建设苏维埃政权保障农民政治权利的思想

三、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理论

第二节经典作家上述思想的综合分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创建新型工农政权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宁关于新型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思想的发展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理论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章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民发展合作社的思想

一、改造小农必须经过合作社,走组织起来的集体化道路

二、坚持自愿、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二节列宁关于在苏俄农村发展农民合作社的理论

一、合作社是俄国这个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好形式

二、建立合作社要从普通农民的水平出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完全合作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三节斯大林的农业合作经济理论

一、斯大林对合作化道路的探索

二、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思想

第四节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农业合作化理论

一、深刻分析了对中国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最早提出了引导农民经过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组织,逐步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农业合作社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四、明确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的阶级政策

五、洞察并深刻地说明了土改后农民存在的两种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六、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开辟中国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新道路

第五节经典作家上述思想的综合分析

一、经典作家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理论的共同特点

二、经典作家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理论的各自特色及其关系

第六章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农民问题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初步构想

一、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中的农民问题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

三、恩格斯晚年的最后思考

第二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农民问题理论

一、农民问题决定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

二、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依靠的力量——以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小农经济——以适合农民的粮食政策和流转自由来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农村建设

四、“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执政党要正确对待农民的个人利益

五、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第三节斯大林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

一、个体农民或小生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积极作用

二、改造小农,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关于正确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

一、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以农业为基础,解决六亿多人口的穿衣吃饭问题

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关系,维护农民的利益。

四、农民的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

第五节经典作家上述思想的综合分析

一、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通过对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村建设

三、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四、无产阶级及其执政党要维护农民利益和关心农民生活

五、城市支援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及工农差别

六、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七、从东方农民国家的实际出发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七章邓小平关于中国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农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认识

一、农民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

二、中国农民有着发挥不尽的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国家发展起来的关键

三、中国农民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四、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自由选择权

五、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六、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一、及时地肯定和支持家庭承包经营

二、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

第三节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节邓小平对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创新

一、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

二、农村改革要解放思想

三、农村改革要调动农民改革的积极性和农民的首创精神

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特点的经营形式

五、要允许、鼓励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六、城乡改革要协调发展

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

八、农民问题决定中国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

第八章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理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转型期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一、从政治上看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没有切实保障

二、从经济上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扩大

三、从文化上看农村教育滞后发展影响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从社会地位看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受着“二等公民”的歧视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对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一、无产阶级政党要把农民问题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三、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五、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为现实农民问题的解决吸取理论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中国、印度、土耳其、波斯等东方国家的农民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留有大量文稿。主要体现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资本论》、《反杜林论》、《经济学手稿》、《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等著作和关于印度、中国、埃及、土耳其、波斯、俄国、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有关文献中。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始终重视农民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列宁逝世后,苏联仍是一个农民国家,如何把占人口多数的个体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它构成斯大林实践活动和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斯大林在农民问题上有许多失误。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毛泽东晚年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陷入集体化、公社化的陷阱。邓小平总结中、苏等国在农民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领导中国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终于找到了更有效的社会主义建设途径。邓小平农民问题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也标志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理论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理论是指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俄国、中国、朝鲜、越南等东方国家,都是农民大国,农民多、农民穷,农民问题是革命和建设中最大的问题。 研究和阐述了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在旧制度下的地位和状况,关于东方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重要思想,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农民主政权的思想,关于东方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的思想,重点分析了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理论,特别是经典作家关于正确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及它们的各自特色,也分析了现实的农民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对经典作家农民问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文的研究具有下列四个突出特点: 第一,首次深入挖掘和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农民问题理论”,并把它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新方法,填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空白,也从正面批驳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攻击。 第二,从东方农民问题的研究中展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理论,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东方农民问题上提出的重要观点或理论,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这一理论还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和阐发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第三,首次深入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这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无产阶级政党要把农民问题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素质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第四,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论阐述和实践的阐述相统一的方法、原理研究和原著研究相统一的方法等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农民问题理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系统阐发,既展现了经典作家东方农民理论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又初步构架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