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言说——1990年代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
【6h】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言说——1990年代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90年代以来“文革”小说中启蒙与忏悔意识的新变

第二章从叙事学角度来看90年代以来的“文革”小说

第三章90年代以来“文革”小说叙事语言的多元化

第四章90年代以来“文革”小说叙事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步入了一个复杂的转型期,一时间,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或消费文化)三足鼎立,形成了多元、复杂的文化态势。在此复杂语境下,作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的叙述也出现了与以往(“伤痕”文学引导的80年代)的差异,他们的叙述逐渐摆脱意识形态话语而趋于客观和理性,在直面历史时,有了高新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并且超越政治、历史深处,阐发了新的文化内涵。本论文旨在通过对90年代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进行论述,去探讨它在历史意识,忏悔和启蒙等包括在内的文化内涵,并且探究其在叙事学意义上的价值,从而指出作为一种写作潮流其在文学史上存在的价值及局限。
   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揭示其对历史叙述的新的启蒙与忏悔意识;第二章论述其独特的叙事学价值;第三章着重从语言方面阐述其多元杂语的特征;最后一章探析90年代以来的“文革”小说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及局限。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的“文革”小说均颇具个性,但作为共同的历史题材书写,又带上了时代的特点和共性,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去探究“文革”历史书写与文化的关系,去体味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定题材叙事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典型的“文革”情结,“文革”叙事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文学家更好地叙述和表达历史,是为了人们更好地把握未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站在一定高度对那个阶段的“文革”书写进行审视是很有必要和颇具意义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