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与教育策略研究——以常州市某中学为例
【6h】

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与教育策略研究——以常州市某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1.1.1 作为自己的一项研究意愿

1.1.2 研究问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 教育结构与社会转型发生的急剧变化

1.2.2 呼吁社会关注中学生闲暇生活问题

1.2.3 正确把握中学生闲暇生活指导方向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闲暇

1.3.2 闲暇时间

1.3.3 闲暇生活

1.3.4 闲暇活动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关于闲暇的研究

1.4.2 中学生闲暇生活相关研究

1.4.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1.5 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问题的方法

1.5.4 研究思路

第2章 理论基础:人本主义教育

2.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溯源

2.1.1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2.1.2 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教育内涵

2.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2.2.1 教育目标论

2.2.2 倡导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

2.2.3 课程理论

2.2.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3章 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调查呈现--以常州市遥观中学为例

3.1 概况介绍

3.1.1 调查学校概况介绍

3.1.2 调查对象概况介绍

3.2 农村中学生闲暇时间的调查呈现

3.2.1 闲暇时间的拥有量

3.2.2 闲暇时间拥有量的客观描述

3.3 农村中学生闲暇活动的调查呈现

3.3.1 闲暇活动的内容和场所

3.3.2 学校闲暇活动设施和类型

3.3.3 闲暇活动群体

3.3.4 闲暇活动的目的及影响因素

3.4 农村中学生闲暇认知和闲暇能力的调查呈现

3.4.1 闲暇认知

3.4.2 闲暇能力

3.5 农村中学生闲暇感受的调查呈现

3.5.1 闲暇感受客体方面

3.5.2 闲暇感受主体方面

第4章 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4.1 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的问题

4.1.1 闲暇时间不足,且不能真正享受“闲暇时间”

4.1.2 闲暇活动结构不协调,且缺乏自主性

4.1.3 闲暇意识淡薄,且闲暇技能欠缺

4.1.4 闲暇生活缺乏指导,且闲暇教育欠缺

4.2 农村中学闲暇生活问题的分析

4.2.1 学生方面: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闲暇观念的偏差

4.2.2 学校方面:闲暇教育的缺失及学校设置的缺陷

4.3 社会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及该调查地区的特殊性

第5章 启示和建议

5.1 保障中学生的闲暇时间

5.1.1 学校合理协调教学与闲暇时间

5.1.2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闲暇时间观

5.1.3 呼吁社会关注个人闲暇时间

5.2 中学生闲暇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5.2.1 改善学校文化设施

5.2.2 丰富学校闲暇活动

5.3 培养中学生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技能

5.3.1 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5.3.2 闲暇主体意识和闲暇生活意识

5.3.3 重视闲暇技能的培养

5.4 学校积极实施闲暇教育

5.4.1 以学科课程为基础

5.4.2 以学校活动为载体

5.4.3 学校环境的渗透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减负”的呼声,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节假日制度的实施,使当前我国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特别是身心都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中学生,闲暇生活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闲暇生活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中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所以,对中学生的闲暇生活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农村中学生又因为地域的特殊性,他们的闲暇生活具有新的研究意义。论文就农村中学生的闲暇生活和教育策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和探讨,试图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农村中学生的闲暇生活,并发现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给予一些切实可行的启示和建议。指导中学生以较合理的方式利用好他们的闲暇时间,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闲暇主体意识、闲暇生活意识和闲暇价值观。
  本文在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及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常州市遥观初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12个班级的502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他们的在校闲暇生活进行了调查,分别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认知和能力、闲暇感受这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调查结果做了总结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阶段常州市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的状态。并从这四个维度指出农村中学生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学生自身和外在两个方面找到影响中学生闲暇生活的因素,最后,在对调查结果和问题做总体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学生个体、社会和学校三个互相影响而又共同作用的角度思考当前的教育,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