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型期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探析——基于若干个案
【6h】

转型期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探析——基于若干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我国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

1.3.2 研究方法

1.4 基金会的分类与基金会公信力的性质

1.4.1 基金会分类

1.4.2 基金会公信力的概念与属性

第2章 转型期本土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案例选择与描述

2.1.1 案例选取的缘由

2.2 公信力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2.2.1 基金会的机构定位

2.2.2 基金会组织信息及其透明度

2.2.3 基金会的社会服务能力

2.2.4 基金会组织行为规范性

2.2.5 基金会法律制度的缺位与外部监管

第3章 对于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思考

3.1 基金会的机构定位

3.2 基金会组织架构及信息透明度

3.3 基金会与商业行为规范化

3.4 基金会与社会服务能力

3.5 志愿失灵:法律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管的缺位?

第4章 提升我国基金会公信力的对策

4.1 基金会的合理定位

4.1.1 明确组织使命

4.1.2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4.2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及信息透明化

4.3 增强组织活动规范性

4.4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4.5 加强外部监管

4.5.1 加强政府监管

4.5.2 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4.5.3 加强公众的监督能力

4.6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附录 基金会公信力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成就而来的还有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的贫困、城市下岗人口的增加、残疾人的保障等。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政府积极提倡和引导社会组织的介入,许多非营利机构应需而生,基金会作为非营利机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与国外的基金会发展历程相比,我国基金会发展明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中,我国完成了基金会从无到有、从零到初具规模的转变。然而,我国基金会在数量上短时期内呈井喷式增长,但在机制运行、规范化运作以及功能发挥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尤以基金会公信力问题引人关注。近年来,基金会财务不透明、慈善机构的营利行为、资金利用率低下等新闻不断轰炸着媒体,使得基金会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但是对此缺少严谨的实证研究。
   本文着重研究基金会公信力的影响因素,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采用了案例研究中的逐项复制方法选取了5个案例,从基金会机构定位、组织信息透明、组织行为规范性、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以及抽象信任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认为,当前基金会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基金会组织定位不清晰、透明度不足、社会服务能力弱、以及相关制度缺位等方面。因此,要提升基金会公信力,需要从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两方面双管齐下,并逐渐完善我国的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本项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现阶段初步探析基金会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初步梳理出一些影响因素,并对当前基金会行业出现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