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日语文语动词的变化形看有对自他动词的形态
【6h】

从日语文语动词的变化形看有对自他动词的形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前言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0.研究现状

0.1 有对自他动词形态研究的两派

0.1.1 “形态成因探求派”的研究

0.1.2 “形态描述派”的研究

0.2 讫今为止研究的不足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0.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文语动词的引入

1.1 引入文语动词的必要性

1.2 “二段动词的一段化”现象

1.3 上一段化与下一段化

1.4 寻找文语动词的方法

2.“三元动词组”自他形态的成因

2.1 动词的“三个一组”现象

2.2 “三元动词组”的概念

2.3 “文语中心词”的派生方向性

2.4 “二段动词的四段化”现象

2.5 “二段动词四段化”与自他形态的关系

2.6 “二段动词一段化”与自他形态的关系

2.7 “三元动词组”自他形态的成因

3.「-eru」词尾动词的自他性

3.1 「-eru」词尾动词自他性判别方法的理论依据

3.2 「-eru」词尾动词自他性判别的“三步法”

3.3 “三步法”的上一段化适用形式

3.4 二元动词组「-eru」词尾动词自他性的经验判别法

3.5 “三步法”的局限性

4.自他派生方法

4.1 “多元动词组”的概念

4.2 多元动词组与低元动词组的关系

4.3 自他派生方法的基础—低元动词组的派生

4.4 规则派生法

4.5 不规则派生法

4.6 亚规则派生法

4.6.1 「才音便」的派生法

4.6.2 使役助动词「カス」的派生法

4.6.3 助动词的下一段化派生法

4.6.4 上一段化派生法

4.6.5 “无未然形”的派生法

4.6.6 上代被动助动词「ユ」的派生法

4.7 三种派生法的异同

5.多元动词组的纵横对应形态

5.1 多元动词组的“双层对应”理论

5.2 自他对应的四种类别

5.3 横向对应与纵向对应

5.4 “双层对应”特征的不完整性

5.5 多层的自他对应

6.几点结论

6.1 四段活用动词的变化问题

6.2 「-su」与「-ru」词尾的多重含义

6.2.1 「-su」词尾

6.2.2 「-ru」词尾

6.2.3 「-ru」词尾较复杂的原因

6.2.4 「-ru」、「-su」词尾与自他性关系的紧密程度

6.2.5 多重含义的「-ru」词尾的区别方法

7.结束语

付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日语自他动词的各种形态中,有很多是“成对”存在的。因为现代语动词的活用不同于文语动词,所以人们很少尝试从“文语动词的变化形”与“文语助动词”之间的接续关系入手来研究日语现代语有对自他动词的形态,所以很多的成对存在的有对自他动词的词尾形态成因难以解释。
   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文语动词的变化形”与“文语助动词”之间的接续关系,恰恰是日语现代语动词产生自他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就是从分析该关系入手,发现了现代语动词的自他分化,与文语二段动词的四段化派生与一段化派生相关。其中,四段化派生的自他性通常是一定的,而一段化派生的自他性,是由四段化派生的自他性决定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在传统的“有对”自他动词概念的基础上,发现还存在由三个动词构成一组的“三元动词组”概念。
   据此,笔者以“三元动词组”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现代语动词的自他分化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派生方法。“三元动词组”中的“文语中心词”,综合运用各种派生方法,就会产生出“多元动词组”。传统的“有对自他动词”的概念,只不过是“多元动词组”中,各种复杂对应的一种特殊化情况,多元动词组中,各动词之间的复杂自他对应关系,才是日语现代语动词自他对应的真实形态。

著录项

  • 作者

    张正平;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池建新;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日语;
  • 关键词

    文语助动词; 多元动词组; 文语动词; 日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