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6h】

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

1.2.2.平衡能力的定义及分类

1.2.3 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1.2.4 平衡能力评定指标研究

1.2.5 运动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1.2.6 体力活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现场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年龄段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比较

3.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3.3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影响

3.3.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骨骼肌质量的影响

3.3.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肌肉功能的影响

3.4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感觉分析功能的影响

3.5 体力活动水平与平衡功能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3.5.1 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

3.5.2 老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平衡相关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

4 分析与讨论

4.1 不同年龄段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

4.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

4.2.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4.2.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4.3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骨骼肌质量与功能的影响

4.4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感觉分析功能的影响

4.4.1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本体感觉的影响

4.4.2 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前庭器官功能的影响

4.5 体力活动改善平衡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4.5.1 老年女性平衡能力与其相关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4.5.2 老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平衡相关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在探讨增龄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体力活动水平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研究方法:通过健康问卷与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从61-70岁老年女性中,筛选出年龄分布及体力活动水平均等的有效测试样本120人。对120名研究对象进行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臀围)、动静态平衡指标(闭目原地踏步时间、闭眼单足站立时间)和其它与平衡能力相关的指标包括前庭功能(前庭步横步距离)、本体感觉(膝关节绝对误差、踝关节绝对误差)、肌肉功能(握力、5次反复坐起时间)的测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体力活动水平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进行体力活动与平衡功能及其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研究结果:(1)与61-65岁年龄组相比,66-70岁组老年女性在握力测试指标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闭目原地踏步时间、闭眼单足站立时间、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5次反复坐起时间、膝、踝关节绝对误差、前庭步横步距离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MI上两组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2)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组相比,中体力活动水平组在闭目原地踏步、闭眼单足站立指标上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高体力活动水平组在动态平衡能力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组相比,中体力活动水平组在RSMI、5次反复坐起时间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BMI、握力、膝踝关节绝对误差、前庭步横步距离上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高体力活动水平组在BMI、握力、膝和踝关节绝对误差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RSMI、握力、前庭步横步距离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闭眼单足站立时间与RSMI、握力之间存在正相关(r=0.331、0.587),与5次反复坐起时间、膝关节绝对误差、踝关节绝对误差、前庭步横步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r=-0.451、-0.148、-0.267、-0.203);闭目原地踏步时间与RSMI、握力之间存在正相关(r=0.284、0.302),与5次反复坐起时间、膝关节绝对误差、踝关节绝对误差、前庭步横步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r=-0.347、-0.245、-0.171、-0.103);体力活动水平与RSMI、握力呈正相关(r=0.324、0.371),与5次反复坐起时间、膝、踝关节绝对误差、前庭步横步距离呈负相关(r=-0.240、-0.219、-0.257、-0.261)。以上指标间的相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研究结论:(1)与61-65岁年龄组老年女性相比,66-70岁组的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以及与平衡有关的骨骼肌总量、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前庭器官功能显著下降。(2)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中体力活动水平对动、静态平衡能力均没有影响,高体力活动水平能显著提高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非常显著地提高静态平衡能力。(3)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中体力活动水平能显著增加下肢肌肉功能,高体力活动水平能显著提高肌肉力量与膝、踝关节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4)动、静态平衡能力与骨骼肌质量及功能相关性相对高于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体力活动水平与骨骼肌质量及功能相关性相对好于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
  建议:老年女性应通过提高体力活动水平全面改善肌肉、本体感觉及前庭功能,并增加肌肉力量锻炼,提高骨骼肌质量及功能,以延缓增龄引起的平衡功能衰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