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V1+O1+O2+V2”句式的多角度研究
【6h】

“S+V1+O1+O2+V2”句式的多角度研究

 

目录

声明

摘要

零 引言

0.1 研究对象和方法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3 研究现状

第一章 “S+V1+O1+O2+V2”句式的性质

1.1.2 “S+V1+O1+O2+V2”句式的认定

1.2 “S+V1+O1+O2+V2”句式的分类

1.2.1 “Ⅰ类双宾兼语句”

1.3 “S+V1+O1+O2+V2”与形近句式的比较

1.3.2 “S+V1+O1+O2+V2”与兼语句的比较

1.3.3 “S+V1+O1+O2+V2”与连谓句的比较

1.4 小结

第二章 “S+V1+O1+O2+V2”句式的句法分析

2.1.1 “S+V1+O1+O2+V2”的句法成分

2.1.2 “S+V1+O1+O2+V2”的结构关系

2.2 “S+V1+O1+O2+V2”的层级关系

2.2.1 “Ⅰ类双宾兼语句”的层级关系

2.2.2 “Ⅱ类双宾兼语句”的层级关系

2.3 小结

第三章 “S+V1+O1+O2+V2”句式的语义分析

3.1.1 “V1”的语义构成

3.1.2 “V给”的特点

3.2 “S+V1+O1+O2+V2”的语义关系

3.2.1 “Ⅰ类双宾兼语句”的语义关系

3.2.2 “Ⅱ类双宾兼语句”的语义关系

3.3 “S+V1+O1+O2+V2”句式的同义变换

3.3.1 “S+V1+O1+O2+V2”的同义变换方式

3.3.2 “S+V1+O1+O2+V2”的同义变换限制

3.3 小结

第四章 “S+V1+O1+O2+V2”句式的语用功能分析

4.1.1 “S+V1+O1+O2+V2”的信息内容和层次

4.1.2 “S+V1+O1+O2+V2”的语用焦点分析

4.1.3 “S+V1+O1+O2+V2”的信息焦点分析

4.2 “S+V1+O1+O2+V2”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4.2.1 双宾兼语句的编码

4.2.2 双宾兼语句的解码

4.3 “S+V1+O1+O2+V2”的语用价值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S+V1+O1+O2+V2”句式是现代汉语句式系统中独具特色的一类。从形式上看,它既含有双宾语成分,又含有兼语成分。学界对这一句式性质特点的关注相对较少,且在句式归属和兼语数量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等角度对汉语“S+V1+O1+O2+V2”句式进行研究,试图探究“S+V1+O1+O2+V2”句式的本质特点。本文除了前言和结语,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S+V1+O1+O2+V2”句式的性质。“S+V1+O1+O2+V2”是在双宾结构的远宾语后续加一个谓词表目的的结构,双宾语中的一个宾语(“O1”或“O2”)与这个谓词发生结构上的“主谓关系”,从而形成了兼语成分。我们称这一结构为“双宾兼语句”。双宾兼语句主要是强调主语发生某一动作行为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S+V1+O1+O2+V2”句式的句法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双宾兼语句的句法成分和结构关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两类双宾兼语句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双宾兼语句主要涉及三级层次关系:第一层是述宾关系和主谓关系;第二层是兼语关系;第三层是句子的主谓关系。 第三部分是“S+V1+O1+O2+V2”句式的语义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的“V1”语义特点。“V1”主要由“V给”类动词构成,此外还有少量置放类动词。双宾兼语句的语义关系主要体现在“V1”、“V2”和双宾语的语义关系上。基于此,我们分析出两类双宾兼语句的语义关系。最后本章通过变换分析研究了双宾兼语句的同义句式,并分析它们之间变换的方式和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是“S+V1+O1+O2+V2”句式的信息结构和语用价值。首先在“传息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一组问答链来确定双宾兼语句的信息结构和层次。其次又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研究双宾兼语句信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然后分析了双宾兼语句的语用焦点和信息焦点。双宾兼语句用较少的语言符号表达相对较多的信息,它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也是该句式在口语中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