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演进的哲学思考
【6h】

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演进的哲学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绪论

第一章人性的哲学回顾

第二章人性假设在管理理论中的演进轨迹

第三章人性假设演进的外部动因

第四章人性假设演进的内在驱动

第五章人性假设演进的趋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既古老又恒新。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里铭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引箴言入哲学,从此使关怀、认识人类自己成为人类思考的最中心的主题。一切时代的思想家们都做过探究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有人就有人性,就有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但是,真正能够自觉地把人作为认识的对象,并形成关于人性的系统的理论或知识,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也就有了关于人本身的种种知识,尤其是关于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知识。对种种不同的知识进行概括,就产生了多种关于人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体系。所谓人性论,无非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对自己的本质及特性认识和理解的理论形式。当然,并不是任何一种关于人性的观念、理论,都达到了对人的认识的自觉与完整。但是每一种关于人性的理解认识,也都或多成少反映出人性本质的某一侧面。 人性思想作为管理学与哲学联姻的纽带,一直贯穿于管理实践发展的始末。 在管理科学产生之前,人性理论处于朦胧的整体阶段,中国古代人性论可归结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性三品说观点。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研究人是什么,普罗泰戈拉的至理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虽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肉体与灵魂的分合、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本能与道德的对立、利己与利他的碰撞、个体与社会的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脱节等问题,一直贯穿于西方人性思想的发展之中。 在农业经济条件下产生了西方最早的人性假设——“工具人”假设,管理科学产生后,人性理论处于清晰的片断时期。在工业经济条件下得到普遍认可的主要有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性假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创新人”假设、“资源人”假设、“目标人”假设、“理性生态人”假设、“绿色和谐人”假设、“虚拟人”假设等。 任何一种人性假设都是管理层对人及人性的认知和理解,人及人性的存在状态是其提出和演进的哲学依据,人及人性发展的动力是其演进的动力。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及人性的发展与人性假设的演进也不例外。 科学技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形态等环境因素,是人发展的外部推动力,为人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进而成为人性假设演进的外部动因。人的发展,除了环境因素外,与人本身需求及人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人的需要沿着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短缺需要向自我实现需要路线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人性层面中占主体地位的属性沿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路线显现,从而推动人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需求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性假设演进的内在驱动。在外部动因和内在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人将逐渐从自然力量、社会束缚和自身奴役中解放出来,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本质的和谐统一,实现人性的复归,在此基础上,人性假设的发展也将不断深入,将更多的关注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彰显人的个性,体现人充分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趋势。与此相应,人性假设理论体现的将不是人性的某一侧面或某种状态,而是人性发展的动态的生态过程,是对人性的整体的、动态的把握。本文旨在通过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动态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哲学追溯,以期对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的演进及动因、人的解放与人性的复归及人性假设的逐步完善等问题能够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